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刀郎木卡姆:八旬老人玉素因·亚亚

刀郎   卡姆   传承   演奏   培训  
大众热点 2023-11-07百姓话题
【人权行动看中国】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步入央塔克乡刀郎乡里景区,阵阵豪迈奔放的歌声飘入耳中。来自全县的木卡姆爱好者聚在一起,拨动卡龙琴,打着手鼓,放声歌唱。……

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进入羊塔克乡刀郎乡风景区时,阵阵豪迈奔放的歌声飘进耳边。 全县各地的木卡姆爱好者齐聚一堂,吹着卡隆,敲着手鼓,大声唱歌。 看到这一幕,八十多岁的余素因亚亚老人开心地笑了。

1940年出生的玉素音亚亚,自幼就喜爱刀郎木卡姆。 她很早就学会了打大鼓,对音乐节奏感非常好。 后来,他成为了县里三位民间音乐家的弟子。 他不仅学习了演奏技巧,还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 他在演奏多朗木卡姆时会改变技巧和节奏,丰富音乐内容。

“以前这里发展落后,交通不方便,我们只能骑着毛驴到附近的村镇演出。” 玉苏因亚亚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多朗木卡姆独特的民族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1983年6月,于素音丫丫和双胞胎弟弟艾山丫丫走出胡杨深处的小村庄,应邀来京演出,并获得“古风竞技表演”一等奖。 此后,两人在苏州、杭州、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城市演出,用最原始的嗓音和激情演唱,让人们对传统的新疆木卡姆感兴趣。

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广泛流行于天山南北。 流行于莎车河流域的刀郎木卡姆被认为是十二木卡姆的源头。

2006年以来,“刀郎麦西来福”、“刀郎木卡姆”先后被联合国和原文化部评为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麦盖提县还被授予“中国刀郎麦西来福之乡”、“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荣誉称号。

玉素音丫丫唱得更有劲了。 由于他天生高八度的嗓音,被誉为“刀郎歌王”; 他使用的所有乐器都是他自己制作的,音响效果极佳,堪称杰作; 凭借超强的记忆力,他能唱遍多朗木卡姆的9首曲目……余素音亚亚当不愧为多朗木卡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玉素音丫丫也正在积极尝试将这一文化瑰宝带到国外。 他和弟弟受邀参加国际民歌节、原创音乐会等活动,并在法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家演出,进一步提高了多朗木卡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双胞胎兄弟的名气越来越大,欣赏的观众络绎不绝。 艾山丫丫在家里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天都有人来这里聆听刀郎木卡姆,近距离感受歌声所传达的豪放与热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朗木卡姆的延续和传承成了两位老人最重要的事情。 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麦盖提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特聘请于苏因亚亚为专业教师,并在县职业中专开设了多朗木卡姆艺术班。 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培训课程。 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刀郎木卡姆培训,加强刀郎民间艺人协会的队伍建设。 截至目前,麦盖提县已有刀郎艺术传承人30人,民间艺人300多人。

“我是听刀郎木卡姆长大的,对刀郎木卡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刀郎木卡姆,今后我会教身边的人刀郎木卡姆,为刀郎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 艾三亚亚的儿子梅希提艾三坚定的说道。

麦盖提县职业中学教师帕蒂古丽·热合曼从2002年开始拜玉苏因·亚亚为师,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她都会去师父家里学习、体验。 当有重要演出时,师父还会通知她和其他弟子到现场一起参加演出,通过所见所闻来学习和提高。

“现在我校木卡姆班有50名学生,主要学习乐理、乐器、木卡姆唱法、刀郎舞等,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从事艺术表演。 我自己也成长为喀什区级刀郎木卡姆。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 我将继续向老师们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培养更多年轻的刀兰木卡姆传承人,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帕蒂古丽·热合曼谈及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浩 本报通讯员 迪丽莎蒂·阿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