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失衡物种多样性退化黄河源园区
作者 陈宗琪
空中飘着雪花,路面也被雪覆盖了。 放眼望去,一片洁白……这是记者日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头公园看到的景象。
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扎陵湖一角。陈宗奇 摄
生态失衡和物种多样性退化
黄河源头公园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 该县海拔4500多米,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 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头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之一。
过去,玛多县当地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家家户户都饲养着牛羊。 随着当地畜牧业的无序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变化,过度放牧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蓄水功能遭到破坏,湖泊水位下降。 据悉,2003年至2004年,黄河源头扎陵湖与鄂陵湖之间曾一度断流,该地区还亮起了生态警示灯。
水源涵养功能受损,湖泊水位下降,导致草原退化、沙化,地区小气候恶劣。 世世代代定居于此的牧民蔡让家说:“从我记事起,我们周围的天气就一直不好,大风经常吹起雪花,里面夹杂着泥沙。我家牛吃的草大多是草。”而且羊的饲料都是从外面买的,我们当地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草料。”
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治理前场景。王其扬供图
国家公园落地,多措并举
2016年,官方正式批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三江源国家公园多种管护手段共同作用,减轻草原负担。
据介绍,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支持下,护林员的管理方式不断丰富,从以前的步行、骑马巡查,发展到骑摩托车、驾驶、无人机等。 。 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检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检查效果显着。
图为嘉央多吉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巡逻保护工作,并通过摄像机记录生态。陈宗奇 摄
嘉央多吉是公园最早的守护者。 据悉,嘉央多吉2007年在玛多县民族中学任教,随后多次申请自愿转学。 2015年12月,他加入三江源保护工作。 嘉央多吉说:“刚来的时候,对三江源地区的管理和保护知识很少。 政府组织了多名当地代表来培训相关知识。 学完后,我们把它翻译成藏文,回到这里传授。 献给当地牧民。”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头公园管委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马桂介绍,“如今,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 岩羊、黄羊、藏野驴随处可见。 时不时还能遇到狐狸、野狼等动物,目前监测到的最大藏野驴群有520头。”
嘉央多吉说:“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里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甚至有人路过它们都会驻足观看,就好像我们是稀有物种一样。”
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一群藏野驴。陈宗奇 摄
据统计,玛多县湖泊数量由4077个增加到5849个,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
嘉央多杰回忆,在黄河源头治理检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险情。 棕熊、野狼等动物极具攻击性。 雪地巡查也存在安全隐患。 人们经常滑倒并受伤。 在环湖巡查时,掉进沼泽地也是常有的事。
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鹅岭湖畔的一群斑头雁。陈宗奇 摄
据悉,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雪豹、金豹、白唇鹿、黑颈鹤等,野生维管束植物2000余种。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