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课后延时服务争议背后:解决了“三点半之困”

课后   延时   辅导   下班   家长  
大众热点 2023-11-22百姓话题
课后延时服务争议背后:解决了“三点半之困”,为何还不令人满意?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记者 刘保奇)与刘梅谈话中,她说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忙”。隔不了几分钟,手机便响起……

央视新闻北京11月20日讯(记者刘宝琪)与刘梅交谈时,她说得最多的词是“忙”。

几分钟后,手机响了。 大部分电话都是客户向刘梅询问产品报价。 自2008年起,她一直在西安经营一家电子科技公司。 不仅生意很忙,家里的三个孩子也让她很着急。 目前,三个孩子的老大、老二都在上初中,小儿子才刚学会走路。

课后延伸服务实施前,刘梅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只能送孩子去校外辅导班。 让她担心的是,两个孩子回到家要么玩手机,要么做其他事情,熬夜写作业。 “我什至可以沙哑地说,但我就是不听。”

自从加入学校的课后延伸服务,刘梅感觉轻松了很多。 在她看来,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监督作业,不仅安全有保障,而且不用自学,省力又省钱。

她算了一笔账,发现以前一个孩子上外辅导班每月需要1000元,现在只需100元,为家里节省了很多钱。

近年来,随着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和减轻教育负担的呼声,为解决困扰学生和家长的“3点30分困境”,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课后服务指导意见》。 2017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指导意见》,对各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出了要求。

对于课后延伸服务,央视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北京、山东、河南、江苏、黑龙江等9个省市的家长、老师和校长,发现他们都有不同的想法。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还算满意。 既解决了上班族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在家辅导孩子的压力,又节省了校外辅导班的费用。

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表达了不满。 他们认为,与作业较多的中学生和高中生相比,小学生在课外延伸服务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影响不大。 应增加孩子的户外运动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

为什么有些家长不满意?

陈平是对课后延伸服务不满意的家长之一。 今年新学期开学,他的女儿成为全校唯一没有参加课外延伸服务的学生。 每次他接孩子放学,他总是避开校长和老师,“感觉像个小偷”。

陈平的女儿陈梅正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一所公立小学读三年级。 每天放学后,这个拥有数千学生的校园就冷清了。 只有陈梅一个人背着书包走出学校。 连学校的保安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

事实上,陈平也曾与其他家长交谈过。 很多人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课后延伸服务,但又怕老师认为学生不合群,孩子在学校受到区别对待,所以一直不敢告诉老师。

校外,女儿陈梅报读了跆拳道、散打培训班,并在省内多次获奖。 她以前在校外表演,没有时间参加学校的课外拓展班。 老师觉得请假会影响其他同学,就叮嘱陈萍不要请假、不要工资。

陈平说,如果他不参加课后延伸服务,校长和老师就会给他压力,跟他讲道理,做心理工作。 “我不在乎钱,我只是想让我的孩子有更多的户外运动。”

即使顶着巨大的压力,陈平仍然心狠手辣,最终在女儿三年级时决定不让孩子参加课外延伸服务。

根据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 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是家长自愿选择的。

“老师说是自愿的,但我们却被迫自愿。” 陈平不明白国家要求家长义务,但学校和老师却不断向他询问。 他说,妻子认为这是对学校的不服从,老师可能会给孩子穿上“小鞋子”。 陈平也有类似的担忧,但他还是安慰妻子说没关系。

南京人夏伟也有同样的感觉。 “家长不敢说,家长委员会也不敢说,大家都怕孩子受到区别对待。” 他表示,如果问题被举报,整个学校都会知道,包括孩子们的同学,他们担心孩子们会受到区别对待。 人们挤了出去。

“抱怨就是抱怨,我不敢不参与。” 夏绫还是给两个孩子报名了课后延伸服务,一个是初中,一个是小学。

夏绫经常感到精神不振。 老大已经初三了,有时他要陪我到凌晨3点做作业。 但第二天他还要去上班,他的身体有些受不了。 他知道孩子压力很大,心里很痛。 在他完成作业之前他不能让他休息。

陈平表示,他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参加课后延伸服务。 即使有些家长有需要,也无需采用一刀切的服务。

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学校里有一个同学腿脚不方便,结果要求每个同学都买一根拐杖。外面的拐杖要1000元。在外面买拐杖要1000元。”上学要500块钱,确实便宜,但是其他学生的腿脚没问题,你为什么要买孩子?”

「课后延伸服务」提供什么服务?

女儿读一年级时,陈平不想让孩子入学。 他认为孩子们还小,学不到什么东西,最好自己带孩子去锻炼身体,所以拒绝参加课后延伸服务。 这件事也惊动了校长。

“校长来找我,说你的孩子是学校里唯一没有报名的孩子,所以不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老师后来做了一些心理工作,说如果你的孩子是学校里唯一没有报名的孩子,那你就可以去学校了。”没有报名的班级,以后就跟不上课程了,我没觉得跟不上,你觉得小学生能学什么? 陈平说道。

江苏省镇江市一所公立小学的老师杜丽表示,根据政策,学校要遵循家长自愿的原则,但学校有一个目标,要求每个班级达到90%以上,否则会受到领导批评。

据她介绍,很多班级的出勤率都在95%以上,有的班级甚至高达100%。

杜丽透露,为了吸引家长同意报名课后延伸服务,有的学校每周让语文、数学老师教一天,班主任再教一天,剩下的两天就给美术、音乐和体育教师。

西安市一名初二学生表示,班上48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课后延伸服务,时间为每天17点35分至18点15分。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劳动技术老师轮流辅导。 。 有时老师会讲课,但大多数时候学生会自己做作业。

“放学后的延长服务时间还短,我的作业根本写不完,我还要回家写。” 该学生表示,她对课后延伸服务非常满意,因为她可以在老师的监督下做比在家更多的作业。 做作业的效率要高很多。 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当场解答。

杜丽说,与初高中生相比,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并不多。 学生课后延长服务时间为下午3:10至5:10。 第一个小时,老师要求学生做作业和打扫卫生。 第二个小时,她就会带学生们下楼去玩。 “学生平时在教室里,接触阳光的时间太少,很容易导致近视。另外,如果学生长时间呆在教室里,没有时间发泄,这对孩子的心理也不好。” ”。

杜丽还想带领学生做一些诗歌创作,或者下楼去了解一下花草树木,然后根据课本做一些延伸。 作为主课老师,她已经上课一整天了,实在是不知所措。

“有些学生在延长课时与他人交谈、玩耍。除了主课老师外,副老师很少照顾。当学生吵闹时,老师只是玩手机。” 杜丽坦言,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课后延伸服务一般来说没有太大作用。

山西某县一公立学校校长坦言,对于学生来说,家长下班后不仅可以接送孩子,解决了校外无人监管的问题,还可以完成一些作业在学校。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在学校教室学习可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小学和中学是学生自主性成长的关键时期。 然而,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时间、空间和活动都已经被家庭和学校订满,很多学生的自主性没有正常生成,反而形成了典型的被动人格。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指示去做。 他们独自一人时不知道该做什么,无法设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 这也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

褚朝晖表示,家长和学校不应该以如何安排课外延伸服务为判断依据,而应该以什么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依据。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课后延迟服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比如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长了,变得无聊,对教学和活动不再感兴趣,那么就不应该呆在学校。学校。 其实,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对社会的了解。 单纯让孩子留在学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非常支持杜丽的工作,从来没有告诉她课后延伸服务不好。 甚至有家长问她有没有目标。 但她并不关心补贴或目标。

“我真的不想和家长谈论这些指标。这感觉就像是推销,这很烦人。” 杜丽说,学校的课后延伸服务费是每学期300元。 虽然孩子不参与,但家长愿意出钱。 他们希望老师没有后顾之忧。

延长课后服务给谁带来了压力?

“我每天都说话,喉咙里有烟味。” 李峰在课外延伸服务的第一年成为北京一所公立小学的教师。

现在,她是班上的副班主任。 学生每天7:50去学校吃早餐。 她通常7点30分到校,下午5点左右下班,每天至少工作9个小时。

在李峰看来,课外服务时间的延长,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老师身上。 老师们在学校的工作时间变长了,空闲时间也少了,工作量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回家后很累。 有时候她想去旅行,但只能想想,却无法实现。 “归根结底,我什至没有时间在网上购物,”她感叹道。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原则上,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得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伸看护服务。

《意见》明确,学校可以结合教师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工作制”。

杜丽表示,之前实行课后延伸服务,说是可以灵活办公,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上下学都必须严格打卡。”

“我得备课、批改作业,对吗?” 杜丽说道。 班里有47名学生,工作量很大。 比如听写、补充练习、练习册都要评分。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作业批改速度并不比预期快。 他们很容易混淆单词和拼音,这使得它变得更加困难。

繁重的工作压力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可观的报酬。 一个学期结束时,杜丽发现课外延伸服务的补贴金额为3000-4000元。

杜丽的办公室里有一位老师,教一年级,每周补课四天。 学期结束后,这位老师还能多挣七八千元。

杜丽所在学校的课外延伸服务补贴分为两部分。 一是基数,每班每天60元。 二是佣金,2元/人。 比如班级有30个人,就是60元。 含基数60元,每天延误2小时,延误费120元。

镇江是江苏省“双减排”工作试点城市。 杜丽表示,镇江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贴。 原来,她所在学校的课后延伸服务费用是每学期300元,但当地政府认为收取280元就足够了。 后来学校发现费用不够,所以这个学期开始收取300元。

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省政府要制定保障学校课外服务经费的措施,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措施通过补贴、服务费或中介费等方式保证资金充足。

2021年11月,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自2021年11月起,城镇对每学时给予最低补助。按照60元标准,每月向教师发放实际延迟服务报酬。

2022年5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参加全媒体直播节目《政风热线·我帮你问主任》。 节目中,淮安市金湖县乡村教师反映,该县部分乡村教师参加课外延伸服务后未能及时足额领取相应报酬。 5月25日,省政务办牵头组织省教育厅和媒体赴淮安调查督导。

对此,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崔春霞介绍,在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通知》中,省发改委、省财政厅2020年明确校外服务经费来源,即有条件的地区可由财政全额保障,确实财政困难的地区可收费学生按标准收费作为补充和辅助报酬。 收费后教师报酬仍不足的,由当地财政部门予以保障。

杜丽说,家长每学期交300元,但她还没有收到上学期的课后延长服务费。

如何提高课后延伸服务的吸引力?

杜丽班上有47名学生,还有10多名学生没有参加课后延伸服务。 下午4点10分第一节课结束时,20名学生被家长带回家,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坚持到了最后。 “班上有一些比较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付了钱就回家做作业,因为他们在学校静不下来。”

“大家都说家长没时间接孩子,但学校不能变成‘幼儿园’。”杜丽说,据她观察,放学后的延伸服务已延长至5个:晚上10点,大多数家长还没有下班去接孩子。 他们大多数是儿童或老人。

教育部在2021年7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以来,教育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推动课外服务。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外服务,参与课外服务的学生6496.3万人、教师465.6万人。 其中,城市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 一些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同时,各地还存在课后服务进度参差不齐等问题。 有的地方课外服务时间过短,有的地方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地方课后服务吸引力不够。 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 工作强度。

《半月谈》发表文章称,从2021年秋季开始,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延伸服务。 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个人兴趣。 但由于师资、资金、资源的缺乏,许多农村小学的课外延伸服务仅限于辅导孩子作业,不足以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提供优质教育。

据中国音像出版社发布的《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中西部6省(区)32个县(区)的调查》视觉教育杂志2021年的10,707名学生样本中,有4,736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 目前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 超过60%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但仍有13.6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杜丽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后延伸服务可以缩短时间。 在学校呆了这么久,确实很累。 另外,如果把学生留在教室里,老师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给他们辅导。 学校可以引入一些校外社团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对于一些家长和老师的不满,储朝晖表示,这是由于家长和老师的观点和立场不同造成的。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招生考试还是要看成绩。 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把时间花在课外延伸服务上,会选择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或者聘请私人家教。

褚朝晖表示,家长和学校要想持续参与课外延伸服务,就必须让课后延伸服务对学生有吸引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孩子有吸引力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整体的改变,让学生和家长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可持续。”

在李峰看来,国家实施“双减”政策时,由于家长下班较晚,无法保证接送孩子的时间,因此实施课后延伸服务,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大多数父母。 她曾听家长反映,有的家长希望将课外课推迟到晚上八九点。一般来说,课后延长服务解决了大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不可能满足所有家长的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学校也会提供一定的补贴。

“我也在网上看到‘取消课后延伸服务’,除非有更好的办法替代,否则我认为取消的可能性不大。” 李峰表示,毕竟从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角度考虑,利大于弊。

(文中刘梅、陈梅、陈平、夏伟、杜丽、李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