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复仇伦理大剧是博主为博流量自编自导
“坐月子的时候允许吃方便面,现在住院了,每顿饭都让你吃。” 近日,网络上一则“儿媳修理恶婆婆”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对“酷文照进现实”的内容点赞。 事实上,这部家庭复仇伦理剧是博主为了博客流量而自编自导的。 在风头正劲的短视频领域,不乏刻意制造热点的阶段性视频。
近年来,观看短视频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 有了手机,只要拍一张照片,就能获得千万的关注。 于是,一些博主开始以“记录真相”的名义拍摄自己虚构的情节,以博取关注。 有的以不幸为噱头,编造“贫困”生活场景,渲染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悲惨生活; 有的刻意触及性别、家庭伦理问题,用出格的举动来引发讨论; 有些人解读“上流社会名流的生活”,试图构建人生赢家的剧本,实际上宣扬的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从婆媳之争、性别对立,到贫富差距、农村困境,不少短视频博主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针对矛盾问题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用戏剧化的呈现方式,炮制热点话题,放大热点。 争议。 然而,此类视频不仅无助于化解矛盾,反而消耗公众同情心,传播负面情绪,最终成为博主增加粉丝的工具。 同时,此类价值取向不正确的内容广泛传播。 在“浪费”观众注意力的同时,还传播了不正确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很容易对青少年甚至年轻人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我国《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公众账号运营者不得编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误导公众。 国家网信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情节解读的内容,应当在显着位置标注虚构或解读标签。方式。 此类视频利用“假剧本”冒充事实,涉嫌传播虚假信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短视频虽然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但娱乐也应该有底线。 它无法辨别真假、善恶、是非。 如果娱乐、喜剧作为事实传播,迷惑公众,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一旦触及红线,最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也想提醒各位博主和互联网达人,虽然短视频的流量红利巨大,但也不要盲目迎合新奇的低俗趣味,这样只会毁了自己的饭碗。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严厉整治无底线散布虚假谣言、恶意博取关注的“网红账号”。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背后的MCN机构。 同情的虚假视频账号和相关组织将封禁其账号,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近日,国家网信办还开展了“清理整顿不良短视频信息内容引导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制作摆拍照片等问题。以及发布涉及民生的谣言。
此外,平台在加大对虚假内容打击力度的同时,也要对内容进行审核,避免“一键通行”审核形式主义。 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平台人工智能推荐机制,避免“流量至上”,大力倡导正确的内容创作导向,给更多原创、可看的优质内容“露脸”的机会,鼓励更多优秀创作者涌现。 (检察日报 何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