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小伞骨撑起大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炎炎夏日的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和合乡的双峰村,生机盎然、蓬勃发展,引发众人瞩目。当地居民并未因高温而抱怨,而是沉醉于奥运竞技之乐,同时不忘专注于伞骨组装。此情此景揭示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的现实。
伞骨拼装: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占冬柏,一名质朴农民,满载自豪与满足。他在采访中透露,雨伞厂原料直达他家,而产品交付亦由工厂操作完成。便捷运营模式极大促进了村民生产生活以便利并造就了轻盈利渠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村的雨伞厂位于占冬柏住宅周边近几百米处。2018年,双峰村筹建了标准职业援助车间,吸引詹昌明等返乡创业者共同创立方兴雨伞厂。该小型企业成功安置了31名脱贫劳动力,同时为超过130个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显著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白莲基地:拓宽增收新渠道
在中国湖南省双峰县的双峰村,白莲种植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甚至超过传统伞骨装配业。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占凤龙介绍,白莲种植周期短,投入回报率较高,适应性强,在当地环境下表现良好。他指着田间茁壮生长的莲蓬,信心满满地表示,即使市场行情不佳,莲子也可以储存起来等待价格回升。这种灵活的经营策略,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
光伏产业:绿色能源带来新希望
在传统农业之外,光伏产业已成为双峰村经济的新兴驱动力。该村采取"村集体主导、领导干部参股、书记监督、驻村第一书记监事会"的管理模式,成功利用了230亩水田、30余亩白莲、60余亩棉田以及200千瓦太阳能光伏资源等多种产业。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为村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同时也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双峰村的缩影
江西省都昌县以其先进的乡村振兴模式——双峰村的发展呈现出党建引领、地域特色鲜明和勇于创新的强劲活力,成为众多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的典范。据悉,全县已有304个村级集体成功建立,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了30.68亿元的惊人数字。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农民们的辛勤耕耘,也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深度落实与扎实推进。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展望未来,双峰村发展前景充满巨大潜力。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该村将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创新发展路径,旨在提高农民福祉。这一发展思路既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又为我国乡村振兴注入宝贵实践价值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