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通讯: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

大众热点 2023-10-15百姓话题
中新社福州10月12日电 题: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作者 叶秋云一出戏,两岸情。这可谓是高甲戏《围头新娘》的真实写照。最近,《围头新娘》在福州连演4场……

作者 叶秋云

一场戏,两岸爱情。 这可以说是高甲剧《尾头新娘》的真实写照。

近日,《尾头新娘》在福州连续演出四场,火爆闽南语区以外。 这部将于2021年搬上舞台的剧目,自首演以来深受剧迷喜爱,近两年已演出70余场。

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

10月7日,高家戏《尾头新娘》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博物馆上演。中新社记者 陆明 摄

围头位于福建泉州湾围头半岛,与金门隔海相望,见证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历史变迁。 《围头新娘》以围头从“炮战第一村”发展为“两岸通婚第一村”为背景。 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几十年来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建设家园的故事。 “闽台缘”的故事。

(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_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

图为10月7日,高甲戏《尾头新娘》在福州福建海峡民间艺术博物馆上演。中新社记者 陆明 摄

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青年演员陈清宇在《尾头新娘》中饰​​演女主角红飞燕。 近日,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剧中洪飞燕的爷爷去台湾做生意,结果一家人被迫分隔两岸。 双方“破冰”后,她去台湾寻找爷爷,认识了台湾男孩唐越,两人发生了恋情。 爱; 10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唐月将红飞燕爷爷留下的35根发簪送给了红飞燕。

“思念如绵长的海岸线,思乡如潮起潮落;终于,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映照海面,亲人团聚,愁容转笑颜;愿两岸亲人”台湾海峡不再分离……”摘自《围头新娘》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的爱。

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

10月7日,厦门金莲盛甲剧团演出的小剧场高甲歌剧《阿达嫂》亮相在香港举办的“小剧场歌剧节2023”。 (厦门金莲盛甲剧团供图)

闽台戏同根同源,有着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 高甲戏作为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诞生于明末清初。 流行于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话地区及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华侨聚居地区。 被誉为中国戏曲中的“南海明珠”。 ”。

“丑到极致才是美。” 擅长表演“高甲丑”的厦门金莲盛甲剧团副团长陈秉聪,从业43年,对小丑有着深刻的理解。 “高甲剧中的小丑,搞笑、滑稽、幽默,举手投足都让人发笑;是‘戏演丑’,看似轻松幽默,实则如神来之笔,充分展现了高水平戏剧的独特魅力。”

高甲戏以“丑”着称,既可以美丽,也可以丑陋,既可以庄严,也可以幽默。 流行于海峡两岸。 1994年,厦门金联盛佳剧团首次赴金门巡演,演出13部剧目,38场演出,盛况空前。

“金瓶梅”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两岸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1931年,海峡两岸老艺人在著名剧团“田复兴”的基础上重组了新剧团。 各剧团取家乡的首字母,即“金门”的“金”、厦门同安联合的“莲”、吉祥。 “生”字就是“生”的意思,故名“金莲生”。

(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_

图为10月7日,高甲戏《尾头新娘》在福州福建海峡民间艺术博物馆上演。中新社记者 陆明 摄

因为这种两岸关系,陈秉聪等著名演员都在给2000年代出生的台湾学生授课。 “很多台湾戏曲演员愿意来大陆发展。” 陈秉聪表示,未来希望尝试引进台剧人才,让他们在大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8月下旬,台湾南关新金珠剧团艺术总监郭培清一行参观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 他认为,泉州高甲剧有很多新剧目,剧目会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进行调整,而台湾传统剧目是核心。 未来,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成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机会”。

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_(八闽千姿)一出高甲戏,两岸渊源深

10月7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晶晶(右一)在小剧场高水平话剧《嫂子》中饰演嫂子一角。 (厦门金莲盛甲剧团供图)

海峡两岸的高甲戏艺术同源,互动交流不断,赋予了这一传统戏曲新的生命。

创作于2006年的小剧场高甲话剧《阿达的妻子》已连续演出18年,荣获中国戏剧文学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2018年,该剧来到台湾,由厦门金莲盛甲剧团与台湾戏剧学院台湾青年剧团联合演出,成为两岸歌剧交流合作的又一结晶。

半生与高甲戏结下不解之缘,陈秉聪一直致力于高甲戏的传承。 20年来,他带领各级传承人进校园演出、授课,让更多人喜欢上高甲戏。 “现在有一个好现象,就是‘粉丝’越来越年轻化。”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