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红包不“达标”,医生不是红包数额达标
应该说,医院出台这样的政策是有一定“理由”的。 因为病人给医生红包。 除了尊重或者感谢,很多时候是出于无奈,希望通过发红包获得医生更大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可靠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结果。 对于这样的期望,如果医生只是板着脸拒绝,有时可能会给患者一种被医生拒绝的错觉,导致患者产生更复杂的联想,红包的金额是否“达标”? “标准”,或者发红包的方式不对,甚至因为病人的病情太严重,医生没有信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医生采取相对温和的做法,先把红包存起来让病人安心,然后将红包直接存入病人的医院账户,或者在相对合适的时机——比如在患者康复后,或者治疗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将红包直接返还给患者,或者通过职能部门返还给患者,确实能够带来更加不一样的“感觉”,患者也会有对医生有更高的尊重。 评价。
按照这个想法,对领取红包的医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似乎也是合理的。 但医院真的出台这样的政策,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如此不舒服呢?
首先,对于一些更人性化的领红包方式,表扬本身并不是为了领红包,而是为了领红包背后的原因——医生对患者更加细致的考虑。 如果脱离这个前提,用物质奖励来对待所有患者,就会失去灵活红包背后的人性光辉,而将医患之间的人文关怀物化、世俗化、简单化。 因为红包的提取方式有很多种。 大多数情况下,面对红包,只要医生说得清楚,做好日常工作,大多数患者就能明白医生的意图。 现在奖励回红包的医生也可能会带来以下两个结果。 一是医生这边,把红包给医院,换取医院的奖励; 另一侧是病人一侧。 只要医生给出红包的动作,医生就能获得奖励。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岂不是会催生另一种“红包”文化?
其次,拒绝收红包是医生执业的基本原则。 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诚信九项指引》。 根据要求,医生收受红包的,一经核实,必须严肃处理。 这意味着医生撤红包是行业的底线要求,而不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现代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尊重患者、获得患者认可的医疗行为进行表扬或奖励是适当的,但这不能采取“古怪的方式”,混淆是非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