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桃核褪去原有模样变成艺术品
作者:卢燕任宁
左手握着一颗桃核,右手不断变换着各种切肉刀。 随着他的走动,桃核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变成了花、鸟、鱼、虫、肖像等各种核雕。 15日,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春辉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每一颗原本被丢弃的桃核,经过精心雕刻,都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品尝。
王春辉说,石雕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微雕工艺,以桃、杏、橄榄等果核为主要原料,雕刻成挂件、扇子挂件、念珠、耳环、手链等作品。艺术。 其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王春辉进行艺术创作。昌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你拿起一把手工刀来雕刻时,你会很安静。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思考,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做核雕刻。” 记者在昌乐县抱都街道见到王春辉时,他正在给来自河北唐山的群众演讲。 来访的学生介绍了核心雕刻技术。
谈起自己与核雕的缘分,王春辉回忆道,“因为爷爷和叔叔都是木匠,所以我从小就受到核雕的影响。初中毕业后,我就学习食品雕刻,一直做到2013年。”后来我在朋友的古玩店里发现了它,我很惊讶一块桃石雕可以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雕刻出丰富的主题,所以我萌生了尝试的想法。
从此,王春辉拿起了刻刀,开始了芯雕的制作。 起初,因为有些技术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指。 但凭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他打听经人介绍认识了核雕大师张国华,开始潜心研究核雕技术。 王春辉起初以为核雕很简单,但通过师傅的指导,他意识到核雕有很大的潜力。 跟随大师从头开始学习如何握刀和移动刀。 “比如制作龙眼,如果刀法不对,做出来的龙眼就会呆滞,需要用磨刀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王春晖雕塑《普贤菩萨》。昌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学习和创作核雕塑的过程中,王春晖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尝试自己做直播。在直播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喜欢非遗技艺,所以我就萌生了授课的想法。目前,有很多学生在学习非遗技艺。”来自全国各地的。同时,因为我师父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我继承了他的想法,并将继续这样做。”
如今,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创作,王春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既粗犷又细腻。 《中华龙腾》、《风筝城龙腾》、《瑞龙腾飞》等作品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界各种奖项,并被著名艺术家收藏。
在创作自己作品的同时,王春辉以传承核雕为己任,指导弟子将核雕技艺传承和发扬光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核雕,学习核雕艺术。这个小小的核雕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诠释了世间万象,传承了民族工艺。” 面对核雕艺术的传承。 王春辉说,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核雕技术传承并发展起来。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