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江陵康养中心:为老人提供“情绪价值”
私下里,很多老人都称呼张文文为“小张”。 与其他心理学老师不同,张雯雯和老人一起吃饭、一起生活。 不久前,张雯雯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一名志愿者,将为吴江市江陵康养中心的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同时,通过积累志愿服务时数,她可以换取住宿资格并抵扣房租。 平日里,张雯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吴江市江岭保健院。
年轻人走进养老院时在想什么? 他们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情感价值”?
报到
今年9月初,罗薇看到一段年轻人住在养老院的短视频,很感动。 罗伟,25岁,安徽宣城人,在苏州从事网络推广工作。 当时,她的租房合同即将到期,她正在寻找新的住房。
“房租太便宜了。” 对于像罗伟这样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利用志愿服务时间来抵扣房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看到苏州康养集团发布的“代际融合”青年志愿者招募消息后,罗薇搜索了附近的养老院,发现狮山怡养高级公寓距离最近,于是她赶紧报名了。 该养老院距罗伟工作的公司约4公里。 乘坐电动自行车上下班大约需要15分钟,属于中等距离。 她加班不多,每月15小时的志愿服务完成起来并不困难。 最重要的是,每月租金只需300元,非常划算。
住了一个多月,罗薇觉得体验还不错。 每次她进出老年公寓,即使是不熟悉的老人也会热情地打招呼,让她有一种归属感。 老年公寓的安保措施相当严格,这减少了她之前独居的不安全感。 “之前采访的时候,家人一直提醒我,一直担心我上当受骗,搬进来之后,他们就放心了。” 有时候,罗薇和朋友聊天时,会引来朋友羡慕的目光,“你提前通过考试了,该退休了。”
年轻人住养老院困难吗? 苏州康阳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钱晓兰认为,开展“代际融合”项目的难点之一是志愿者的选拔。 一方面,类似项目存在隐患,必须规避传销、非法集资等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短暂的采访或测试,很难准确评估志愿者是否有诚意陪伴老人。 为此,他们设立了严格的筛选流程,如无不良嗜好、有固定工作或学习地点、无本地住房、有爱心和服务老人责任心等基本要求。包括工作单位证明、性格测试等维度条件。 同时,各养老机构还将对取得住宿资格的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年限和满意度进行评估。 连续三个月不合格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自“代际融合”项目青年志愿者招募计划发布以来,苏州康阳集团已收到50余份申请简历,最终遴选出罗伟、张雯雯等首批8名志愿者。
陪伴
记者采访罗伟的时间是晚上7时30分左右。 最近一段时间,罗维的作息时间变得相当规律。 工作日晚上,她一般5点30分准时下班,回到老年公寓吃简单的晚饭,然后在6点30分前到活动室和老人一起跳交际舞。 交际舞时长约1小时,罗薇陪舞的时间将计入志愿服务时间。
当晚,罗薇与舞伴夏叔叔配合默契,获得不少好评。 罗伟入住狮山逸养高级公寓后的第一项志愿服务就是和夏叔叔一起跳交谊舞。 这是她第一次跳国标舞。 她有点害羞,舞步常常有点凌乱。 他们一起跳舞越多,他们的配合就越好。 现在罗伟已经成为了夏叔叔的固定舞伴。 许多老年舞者都对罗伟表示赞赏。 罗维到来后,舞蹈室里的很多陈列品都整齐了,就连墙上歪歪扭扭的标语也都变直了。
在等待罗薇跳舞时,记者无意中闯入了几位老人的饭后茶会。 首先,一位阿姨向记者询问了智能手环的操作情况。 得到答复后,她请记者与他们聊天。 一些阿姨精心准备了演讲稿,与大家分享日常国内外新闻。 这是他们茶会的固定部分,目的是了解日常信息。 随后,记者与罗伟谈论了这一事件。 “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 罗薇说,她不仅可以陪老人散步、聊天,还可以帮助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和乐器。
老年人最怕孤独,希望有更多的人陪他们聊天,有更多的活动可以参与。年轻人的参与可以为老年人的服务增添很多不同的元素。 张雯雯给老人上心理课,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很多老人评价她的心理学课时,第一反应都是“高兴”。
在同安逸养老公寓,志愿者参与最多的是陪伴志愿服务。 志愿者张进告诉记者,一些老人性格内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所以会用一对一的陪伴方式与老人聊天、看电视,缓解情绪。 前段时间,一位陈姓叔叔感冒了,情绪波动很大。 他对工作人员突然的关心也非常敏感,经常发脾气。 张晋平时和陈叔叔关系很好,以志愿服务的名义主动陪伴老人。 两人话不多,只是聚在一起翻看相册,但老爷子的心情却明显缓和了一些。 张晋脾气很好,总是开朗。 很多老人都喜欢她。 目前,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40小时。
冲突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有时难免会发生冲突。
罗薇之前有一个室友,是一名临时居住的工作人员。 两个同龄的人经常谈论共同的话题。 有一次,两人一起出去唱歌。 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多了,但他们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时之间音量有些大,打扰了隔壁房间的老人。 老人睡眠浅,一晚上都睡不好。
“我们心里很愧疚,专程去买了水果向老人道歉。从那以后,我们在房间里就很温柔了。”罗伟说。 好在老人并没有打算事后追究此事,事态也没有升级。 但罗薇的考核表上还是留下了一条注释。
此前,杭州下城区长清街道就曾尝试过类似的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跨代社交”项目,倡导社区内独立住房的独居老人为街道上的年轻人提供居住场所刚来杭州打工,需要租房子。 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生活救助和夜间护理。 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推进困难重重。 原因在于,这种模式对“硬件”设施要求很高,包括至少两室一厅的住宅。 老年人也很有眼光,对和自己住在一起的年轻人的职业、职场,甚至是外表和气质都非常重视。 具体要求。 一年后,只有几场比赛,第一对情侣在尝试了一周后就分手了。
相比之下,苏州的“代际融合”项目尽可能避免共居场景中潜在的冲突,更注重探索代际群体之间的互助服务,打造资源联动的共享社区。
然而,这个模型也有局限性。 志愿者有时会感到“被困在场景中”,与老人“不太熟悉”; 老人也觉得有年轻人住在这里是好事,但日常生活中交流不多。 除了平时跳舞的老人外,罗薇与其他老人的互动并不多。 有一次,下着大雨,她穿着雨披回来了。 很多老人都不认识她,还以为她是陌生人。
前进的道路
居住在养老院的年轻人可以给养老院带来新的思想和活力,这对于各方来说自然是双赢的。 但他们可能需要努力工作才能真正融入疗养院。
同安逸养老公寓里,除了张晋之外,其他四人都是中学老师。 他们需要在时间分配上取得更多默契的配合。 因为我们平日工作很忙,所以大家经常在周末有空的时候搞活动。 有工作人员开玩笑说:“老人已经不够了。”
目前,“代际融合”工程的实施已基本达到预期。 但由于加入时间较短,志愿者目前主要参加各机构现有的活动,自发组织的活动并不多。
长期关注养老住房问题的研究员张义轩表示:“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而崩溃,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有时间的话,如果能和经历过大风雨的前辈交流,向他们请教一些建议,年轻人也许会受益匪浅。我之前在德国也见过类似的案例,老年人不仅可以传授专业知识,还可以提供很好的建议。 ”。
苏州保健集团已经尝试过张艺轩的建议。 钱晓兰表示,“代际融合”是苏州医养集团的一项长期务实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多方良性互动机制,打造充满幸福活力的全年龄段社区场景。 在项目试点的各养老机构中,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和生活秘书都是年轻人。 他们经常帮助老人处理手机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代际融合”。 反过来,老年人也积极回馈社会。 例如,退休数学教师徐丽丽在狮山益阳高级公寓开设数独班,受到各方好评。 下一步,老年公寓还计划组织“老年讲师团”,与年轻人分享生活、工作经验,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不久前,苏州康养集团提出打造中式“多代之家”,探索“一老一童”一揽子解决方案,并计划将婴幼儿护理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中心。 未来,年轻人不仅会住进养老院,探索养老模式的创新,他们可能也希望心态更加开放,让“代际融合”更加灵活多样。
《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综合财经报道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