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兰州交通大学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学知识变为桥梁

大众热点 2023-11-22百姓话题
中新网兰州11月19日电(记者 高莹)“来中国之前,没有想到这里的铁路建设得这么好,辽阔的大地上想去哪里都四通八达,随时都能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

2023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留学生陈俊奇在图书馆学习。高影 摄

陈俊奇,23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目前在兰州交通大学攻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陈俊奇虽然从印尼来到中国不到三年,但现在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了。 回忆起第一次来到甘肃兰州时,他笑着说,当地人说着带有轻微方言的汉语,很难听懂,他只能微笑点头回应。

“当时我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学习语言和专业课程都非常困难。幸运的是,我的老师和中国朋友帮助了我,他们带我一起出去玩。当我有不懂的东西时,他们还打手势、猜测,语言氛围感很强,我慢慢融入其中。” 陈俊奇说道。

在学习专业课方面,最让陈俊奇头疼的就是高等数学。 “虽然高等数学看起来很难,但我们的老师都很细心,课间休息时他们会留在教室里,等着我们提出不懂的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问好几次,老师也会解释非常详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确信我们理解了。”陈俊奇说。

_印尼高铁规划_印尼高铁项目

2023年10月,图为印尼留学生陈俊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高影 摄

三年来,陈俊奇和同伴走过了中国很多城市。 除了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陈俊奇还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力量。

“在我们国家,比如苏门答腊或者其他岛屿,火车、高铁是非常少见的。出门的时候,一般都是乘坐公交车或者船。” 陈俊奇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国高铁的“无缝连接”,太酷了,这么快捷、方便。 因此,我什至想把在国内学到的学术知识带回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两国发展交流的一座“桥梁”,让家乡感受到高铁带来的便捷生活。

不同的异域文化特色,让陈俊奇对中国的热爱日益加深。 “中文太博大精深了,虽然我现在中文说得比较流利,但要读更深入的东西却很困难,所以我不得不向我的中国朋友求助。” 陈俊奇表示,放学后他也会练习一些书法。 ,“牛肉面、中国、水车……这些是我最近经常写的字,至少我的手不再像开始时那么颤抖了。”

印尼高铁项目_印尼高铁规划_

2023年10月,印尼留学生陈俊奇漫步校园,拍摄秋景。高影 摄

陈俊奇还记得他来中国时看到的第一场雪。 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 一夜过去,校园被白雪覆盖。 “我太兴奋了,连鞋都没换就冲下楼去踩雪,听到脚下嘎吱嘎吱的声音,感觉太棒了。然后我用手机和家人视频聊天,让他们看到了雪地里的雪花。”中国的雪景,真是太美了。”陈俊奇说。

“我知道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和印尼之间有很多合作项目在建设中。我现在会说中文,并且有机械电子方面的专业基础。” “回国后会有很多工作机会。”陈俊奇说,中国很有魅力,希望更多的印尼人能够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国。 (超过)

印尼高铁规划_印尼高铁项目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