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地”变“后花园”湖南新晃让边陲乡镇蜕变为投资洼地
作者 杨向辉 杨长进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最西部,西、北、南三面与贵州省接壤。 从地图上看,它就像一个人的鼻尖插入了贵州的边界。 这个特殊的区域意味着新晃有着漫长而复杂的交汇区,也意味着如何创新交汇区的管理直接决定了侗乡的重生。
2023年,新晃将全面实施“侗乡百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大行动。 曾经难以管理的“插花地”正在通过“一体两翼”新模式获得发展能量,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景象。 百花齐放,乡村腾飞。
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米杰凡 摄
“边境六通”打通多条动脉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晃的集镇、村庄往往一半在新晃,一半在贵州。 这片相交之地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插花之地”。 “插花场所”太多,常常无花可插,是一个经济、管理落后的地方。 梁沙镇位于新晃县最西部。 该镇与贵州4县6镇2街道接壤,21条公路贯穿贵州。 当地政府通过高层努力,推动“六边联盟”探索解决问题。
“要想突破管理真空区,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强两地联系,突破各种管理障碍。几年前,我们建立了省际边境联络站。” 凉沙镇党委书记钟晓华说,省际边境联络站成立后,凉山与贵州接壤的乡镇领导经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环境和治安联动治理等问题。后来资源和产业联合打造。
省际联络站成为“先锋”。 边境联络站从一次又一次的会议发展到一次又一次的协议,再到不断完善的“边境六通”机制。 曾经管理的真空区、模糊区、混乱区逐渐被消除,各种堵塞被打通,形成了一个日益强大的“边境联盟”。
在新晃县,这次边界合作探索在安全建设、人居环境、乡村风情、文明文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解决了交通、街道、环境、治安等管理难点后,梁沙镇大胆打造跨省产业基地。 此次试点明确了产权、责任和分工。 一个边陲大镇变身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镇,形成了牛、黄精、大豆、烤烟、光伏等“四黄一光”特色产业。 仅光伏发电每年即可获得产业红利48万元,直接惠及13个村7451人。
新晃县扶罗镇烤烟基地。姚荣华 摄
因为边境地区的开放,梁三镇政府尝试了兔子养殖、灵芝种植、工业辣椒等各种新产业。 同时搭建线上销售平台,鼓励农村网红主播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新市场。
新晃县农业农村局总结边境合作经验,加强全县边境合作。 大力倡导打造以“联合党建+边境六盟”为基础的边境合作新平台,实现贵州地区建制信息常态化和互联互通。 共享机制、勤工助学交流机制、投资促进协商机制充分利用和互补双方资源优势,成为沿边地区发展优势。
边境城镇转变为投资洼地
新晃县临冲镇,毗邻凉沙镇,与贵州铜仁大龙镇毗邻,也是典型的边陲小镇。 贵州大隆经济开发区一直吸引着大批临冲镇村民外出务工。 临冲镇不得不思考如何防止村镇空心化?
为此,临冲镇积极与大龙镇沟通合作,利用定期会商机制和六边综合管理机制,设立委员会办公室、代表处等,实现两地资源共享、边境联合管理。地方。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大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共享污水管网,免除了临冲镇污水处理费; 临冲镇资源信息共享、劳动力培训,两地互通有无,与“三黄一白”(牛、黄精、烟熏)一起,提升了临冲镇的劳务经济、边贸经济。烤烟、生猪)农业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三驾马车。
现在,大龙镇与临冲镇正在尝试更加深入的合作。 2022年下半年,铜仁大龙镇投资500万元成立道定大宝合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新晃临冲镇道定村、大宝村经营。 面积200亩,倒卖规模将达1000头,当初的大型养殖场建在两省交界的山区,携手拓展新经济的未来。
“新黄牛生长缓慢,按照传统模式饲养利润微薄。今年5月,我们专门从澳大利亚引进了30头优质种牛,并与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合作,对当地牛品种进行改良,努力提高质量。” 该公司负责人吴吉树看着从海洋里赶来的新品种,眼中充满了希望。
“新晃黄牛肉”已成为驰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预计到2025年,全县生牛存栏量将达到16.8万头,牛肉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24亿元。
吴吉树高兴的不仅是新晃牛黄产业即将迎来突破性发展,更让当地政府通过两地的长期合作,把山里一片闲置的老林变成了宝藏。汇聚了湘黔两省的资金和人力。 、技术和市场。
边贸经济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新晃县凉沙镇平南村有500多亩侗族梯田,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曲线”。 每到春天稻田绿油油、秋天稻浪金黄的时候,梯田上就挤满了湖南、贵州的游客。 芙罗镇伞村依靠高水平的侗族文化输出,吸引外来游客,输出侗族特产。
新晃县梁沙镇平南梯田。姚本荣 摄
50公里外的鱼集镇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新型高密度生态水产养殖项目,向周边省市县输送绿色生态水产品。 每亩产值可达45万元,年产值超过200万元。
以“六界”为合作机制,新晃正从过去的边境滞后走向以联动经济为体、以两地资源和市场为翼的“一体两翼”新发展模式。 这种联动建设的新模式,无疑加速了新晃“侗乡百千工程”和梅城村的建设。
挂钩基金。 新晃建立了政府财政支持、社会参与、村集体共建、群众自筹“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 还成立了村级“幸福基金”,切实花好每一分钱。
联动人力。 在农村人力有限的背景下,新晃联合多地妇女、党员、老人、乡村贤士、大学生,组成“多彩”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动员、示范、帮扶、督导等工作。长期从事其他工作,让乡村暂时的美丽变成常态的美丽。
联动文化。 新晃依托侗文化、和文化、稻作文化、红色文化等,举办侗族传统节日,挖掘各村侗寨历史,推动和美乡村特色打造。
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激活的资源联动效应,今年上半年新晃农村居民收入实现8.1%的增长。 截至目前,新晃已创建省级综合美丽示范镇1个、省级美丽乡村5个、市级美丽乡镇1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乡村19个。
新晃县木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姚本荣 摄
“今年计划建设1个和谐乡镇、1个和谐乡村示范片、11个和谐村、137个和谐村、1370个和谐庭院。” 新晃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顺碧表示,联动效应正在改造新的这片边陲之地,成为两省力量汇聚之地,和美村在山中绽放两省交界处的森林、平原、侗寨。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