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费者遭遇手机“以租代购”陷阱已被强制买断
手机“以租代购”是近年来新兴的租赁模式。 该平台表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更快地拥有手机,而且比一次性购买更具吸引力。 用户只需每月支付少量费用即可拥有最新或更高端的手机。 用户还可以在租赁期结束后购买手机,而无需支付高额的一次性购买费用。
虽然很多人都有尝试短租一两个月的心态,但实际上大部分平台默认的租赁期限都是一年甚至更长,并且无法提前解约。 如果逾期,就会被买断,如果不付款,就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这些环环相扣的套路,让很多年轻人深陷其中。
热衷数码新产品的北京市民高翔告诉记者,“以租代购”其实并不划算。 “以苹果15Pro(256G)手机为例,在人人租赁平台租赁一年后返还的租金总额为7091.95元,手机市场价为8999元。也就是说,租一年的价格比买新的便宜近80%!” 记者了解到,如果这款手机在人人租赁平台上租12期并赠送,总租金为11688元,较市场价高出近30%。
更对消费者不利的是,当手机租赁到期时,如果平台判定其损坏或过度磨损,平台将要求消费者将手机买断。 此外,记者以“租手机”为关键词搜索新浪黑猫投诉平台,发现近3万条投诉涉及到期续租涨价、买断后监管未解除、买断价格远高于市场等问题。价格、暴力征收等。
近期,一些地方法院也发文提醒消费者,目前不少手机租赁平台以“低月租”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分期“租赁手机”。 房租逾期后,他们会自动“以租转售”。 部分手机租赁的收费标准超过了法定最高利息标准,租赁过程中并没有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认为,租赁平台有义务准确、完整地告知消费者“以租代购”模式的详细信息,不能隐瞒某种格式条款,必须保障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如果租约逾期,不应强迫立即出售原租约。 应给予消费者一定的缓冲期,价格应公平合理。 他还建议,年轻消费者要树立量入为出的居住观念,慎重选择“以租代购”。 (本文中张杰为化名)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