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网红零食“学历造假”不少存在造假
“农科院研发的零食好吃绝了”“农大零食推荐,绿色又健康”……在不少社交平台搜索零食推荐,打着“农科院或农大研制”旗号作为卖点不在少数,一些博主甚至称“吃的不是垃圾食品……
零食之所以要贴上“高学历”的标签,无非是为了让消费者认为它是高品质、绿色、健康的。 然而,今年上海市消保委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声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研发的食品中,有近一半的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否认,还有一些产品声称是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研发的。相关机构并未做出明确回应。 只有少数产品确实是由相关机构开发的。 比如,一款打着“农大”旗号的蔬菜卷,在网店的销量已超过3万件。 但农业大学在回复中明确表示,学校不对外开展生产经营。
网红零食的“假学历”不仅损害了相关机构的声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让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产地等信息产生误解,不仅损害了科研机构的公信力,也降低了人们对科研机构真正研发的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如果食品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如何打击网红零食“教育造假”? 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严格把关网红零食的“学历”。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电子商务平台也应当履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保护消费者权益。 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必须配置人力,加大电力维护力度。
商家不能只注重“高学历”,还需要注重零食的品质,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新民晚报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