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2023年新法出炉!酒驾标准大变,施杰解读来了

驾驶   酒精   机动   毫升   含量  
大众热点 2023-12-28百姓话题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张钰惠)醉驾案件办理又有全国性新规。18日……

许多人都十分关注2023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文件汇编》中关于酒驾法规的改变。有些人对此变化抱有疑问,疑虑能否缓解酒驾问题?为此,我们特地请教了资深编辑施杰先生,他将给予深入解读和详细解答。

早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收到一项提议——《增设危险驾驶罪名建议》,此项提议便是从一起挥之不去的悲痛事故(即导致四人身亡、一人重伤的'孙伟铭事件’)中诞生的,当事人被审判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并处以极刑。身为政协委员的施杰因此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以公民义务为己任,积极探寻法律修改,期盼能减轻因酒后驾车造成的严重事故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2011年2月通过并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交通违规纳入刑事处罚范畴,并明确规定了“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安全原则。自那以后,这一行为规范深入人心,成为整个社会共同遵循的准则。

对于《意见》中引起热议的醉驾入刑标准提高至"150mg/100ml"这一问题,施杰先生明确指出,此调整属于两个重要司法解释中的关键变革,但不会对酒后驾车整治工作产生任何削弱作用。

施杰先生,作为县级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他明确表示,除去15种特殊情景外,关于醉驾的刑罚标准已作出相应调整。此次变化并非对该问题的妥协,而恰恰是严格依据法律,以降低事故死亡率为目的所做的修正与改进。为保障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施杰先生建议,我们应深入探讨公众血液酒精含量的适宜范围,同时制定更为严谨的醉驾判决原则。

遵循2013年最新的芼明法例,当司機血液里的酒精浓度超过80毀克/100毫升時,将被认定為醉酒驾车,需受到针对危险驾驶的法律惩戒。然而,若处在第十二条所规定的界限内,且无其他严重违法行为,即便血液中酒精摄入量未达150亳克/100毫升,可能也会被判定为情节轻微、危害较小的情况,最终会按照刑法第十三条与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范来处理。

施杰教授指出,新法律条文的制定为判刑标准提供了明确指示。举例来说,杭州市于2019年推出的《关于醉驾案件处理意见》提出,若被告没有前科且诚恳认罪,即可酌情暂停执行。然而,实际操作中因地区区别及司法宽容等问题,有可能引发非法行为和不公正裁决。现今,新法规明确,由“两高两部”全权负责规范醉酒驾车的判刑尺度,以确保公正实施。

自从醉驾入刑被正式执行后,施杰先生始终热衷于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也曾在全国两会中呼吁根据真实情况调整酒驾及醉驾的酒精含量判定标准。他坚信,不能因为为节约司法支出而忽视人的生命安全。他深信,关键在于即使在严格执法,力图预防伤亡事故的同时,也要适时地更新司法解释,准确把握人体对血液内酒精含量的最大容忍程度,并设定明确的醉驾管理规定。

对于2023年新版《意见》对于醉驾入刑标准的调整,施杰先生深入浅出地解释道,此举并非放松,而是在遵循法律原则和确保司法公平的基础上,运用更精准的科学方法设定饮酒上限,进一步强化醉驾监管,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诚挚邀请广大知者齐聚此平台,畅所欲言、互通有无。期待凭借此次交流良机,深入探讨,携手推进酒驾治理工作,共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大家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