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省该花花”的五菱星光,省在哪?
说到十万级新能源轿车细分市场,除了秦PLUS,你还能想到谁? 因此,无交通限制、车辆成本低、免购置税的新能源车型在A级轿车细分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背景,五菱带来了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秦PLUS的销售秘诀大家都知道,但想要复制898的价格,并提供足够家用的配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吉利银河不是打出了“错位竞争”的好牌吗? 但显然,五菱星光打算硬碰硬——起售价为8.88万元,较9起预售价又降了一步。
那么武陵星光“该花钱买花”的省份在哪里呢? 又花到哪里去了?
节省:节省油耗、节省配置、节省维护成本
首先,在油耗方面,星光绝对称得上“省”。
新增五菱灵犀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最大功率75kW的1.5L发动机和130kW的电机。 相比数据,五菱星光稍低一些,但其0-100km/h加速表现依然在8秒左右。
虽然动力并不突出,但星光的扭矩达到了320Nm。 传动系统虽然是单直驱变速箱,但采用电磁DHT,实现更高的传动效率。 最大热效率达到了43.2%,还实现了0.228Cd的超低风阻。 再加上专门匹配的低滚动阻力轮胎,官方给出的油耗为3.98L/100km。
这次试驾活动设置了节油挑战,但我们并没有在非常极端的工况下运行。 断电状态下,高速公路时速约为70公里/小时,城市道路时速约为40公里/小时。 最终结果为3.1L/100km,比官方的3.98L/100km还是高了不少。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充电桩并不是随处可见。 而五菱最擅长将销售渗透到发展不那么快的领域,所以对于五菱的消费群体来说,低油耗其实比长续航更重要。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品牌的经典之语:人民需要什么……
即使是顶级车型也没有配备天窗作为选装件。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种功能性阉割。 没想到,大多数网友对此并没有不满意。 相反,他们得到了很多赞扬。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都喜欢配备全景天篷,让车内视野更加通透,但五菱却没有这样做,或许是因为天窗和天篷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们会增加成本。
不过,我注意到头顶上仍然有一个天窗控制按钮。 考虑到五菱星光未来还会推出纯电动版,我猜测纯电动版可能会有这个配置。
另外,星光后排座椅没有中央扶手。 对于星光的消费群体来说,让后排多一个人坐得更舒服比增加一个扶手更重要。 确实,后排中间的靠背和座垫都比较软,地板也平坦,称得上舒适。
花费:把成本花在空间和操控体验上
五菱的“花哨”首先体现在它对尺寸的“不客气”。 仅看五菱星光的车身数据,比如车长4.83米,轴距2.8米,它可以算是一款中型轿车,但官方仍然将其定位在紧凑级。
通过这样的数据,我还是能看出星光汽车在后排空间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可取之处的。
凭借长轴距,其腿部空间表现非常出色。 我身高170cm,可以随意跷二郎腿。 然而,由于溜背的形状,头部空间只剩下2-3指。
星光从前靠背到后排座椅中间的通道非常宽阔。 不过这样的过道宽度其实牺牲了一定的座垫长度,所以以我的体型坐在后排,腿部支撑显然不够。 但同时,这样的通道宽度可以让乘客座椅与后排相连,形成类似女王座椅的姿势,更适合午睡。
星光的动力控制和底盘表现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款8万元车型几乎采用了15万元车型才有的底盘配置。
事实上,星光的整体动力并没有带来那种刺激的推推感,但加速感确实强劲且平顺,尤其是当车速低于100km/h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速度提高后,想要继续加速超车会有些困难,但水平还可以接受。
星光采用前麦弗逊支柱、后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 能在10万元的价位上使用独立悬架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在实际体验中,确实能感觉到它在底盘上花了很多钱。 面对细微的震动或者减速带,底盘的操控性比较得体清脆,声音也比较低沉,能够带来厚重感。
另外,与同价位的秦PLUS DM-i相比,五菱星光拥有更大的电池容量,因此其纯电动续航里程也会更长——低配版有70km,高配版可以达到150公里,基本适合日常驾驶。
驾驶总结
整体体验下来,星光的动态体验给了我很多惊喜,算得上是物超所值了。 而且,在10万级家用轿车细分市场,销量排名前10位的依然是燃油车。 混合动力的五菱星光起售价仅为8.88万元。 再加上其在动力、油耗、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个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并不困难。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主要问题还是在配置上。
纵观整个配置清单,我们不难发现,星光最具性价比的版本其实是售价10.98万元的高配版。 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刚上市就降价的荣威D7会成为绊脚石。 配置方面,D7多了快充、高德地图、超声波摄像头等,整体尺寸也更大; 至于8.88万元的低配版,则没有快充、360全景影像、车联网等配置,配置上的短板将是影响星光销量的因素。 好在价格足够低,很可能和Qin PLUS DM-i有很大关系。
那么,您对于五菱星光汽车有何看法呢?
文字| 李嘉欣
五菱一直靠价格亲民,从宏光到宏光的每一款车型都能抓住低预算消费者的痛点——省钱。
说到十万级新能源轿车细分市场,除了秦PLUS,你还能想到谁? 因此,无交通限制、车辆成本低、免购置税的新能源车型在A级轿车细分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背景,五菱带来了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秦PLUS的销售秘诀大家都知道,但想要复制898的价格,并提供足够家用的配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吉利银河不是打出了“错位竞争”的好牌吗? 但显然,五菱星光打算硬碰硬——起售价为8.88万元,较9起预售价又降了一步。
那么武陵星光“该花钱买花”的省份在哪里呢? 又花到哪里去了?
节省:节省油耗、节省配置、节省维护成本
首先,在油耗方面,星光绝对称得上“省”。
新增五菱灵犀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最大功率75kW的1.5L发动机和130kW的电机。 相比数据,五菱星光稍低一些,但其0-100km/h加速表现依然在8秒左右。
虽然动力并不突出,但星光的扭矩达到了320Nm。 传动系统虽然是单直驱变速箱,但采用电磁DHT,实现更高的传动效率。 最大热效率达到了43.2%,还实现了0.228Cd的超低风阻。 再加上专门匹配的低滚动阻力轮胎,官方给出的油耗为3.98L/100km。
这次试驾活动设置了节油挑战,但我们并没有在非常极端的工况下运行。 断电状态下,高速公路时速约为70公里/小时,城市道路时速约为40公里/小时。 最终结果为3.1L/100km,比官方的3.98L/100km还是高了不少。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充电桩并不是随处可见。 而五菱最擅长将销售渗透到发展不那么快的领域,所以对于五菱的消费群体来说,低油耗其实比长续航更重要。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品牌的经典之语:人民需要什么……
即使是顶级车型也没有配备天窗选项。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种功能性阉割。 没想到,大多数网友对此并没有不满意。 相反,他们得到了很多赞扬。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都喜欢配备全景天篷,让车内视野更加通透,但五菱却没有这样做,或许是因为天窗和天篷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们会增加成本。
不过,我注意到头顶上仍然有一个天窗控制按钮。 考虑到五菱星光未来还会推出纯电动版,我猜测纯电动版可能会有这个配置。
另外,星光后排座椅没有中央扶手。 对于星光的消费群体来说,让后排多一个人坐得更舒服比增加一个扶手更重要。 确实,后排中间的靠背和座垫都比较软,地板也平坦,称得上舒适。
花费:把成本花在空间和操控体验上
五菱的“花哨”首先体现在它对尺寸的“不客气”。 仅看五菱星光的车身数据,比如车长4.83米,轴距2.8米,它可以算是一款中型轿车,但官方仍然将其定位在紧凑级。
通过这样的数据,我还是能看出星光汽车在后排空间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可取之处的。
凭借长轴距,其腿部空间表现非常出色。 我身高170cm,可以随意跷二郎腿。 然而,由于溜背的形状,头部空间只剩下2-3指。
星光从前靠背到后排座椅中间的通道非常宽阔。 不过这样的过道宽度其实牺牲了一定的座垫长度,所以以我的体型坐在后排,腿部支撑显然不够。 但同时,这样的通道宽度可以让乘客座椅与后排相连,形成类似女王座椅的姿势,更适合午睡。
星光的动力控制和底盘表现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款8万元车型几乎采用了15万元车型才有的底盘配置。
星光的整体动力其实并不会带来那种紧张刺激的推推感,但加速感确实强劲且平顺,尤其是当车速低于100km/h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速度提高后,想要继续加速超车会有些困难,但水平还可以接受。
星光采用前麦弗逊支柱、后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 能在10万元的价位上使用独立悬架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在实际体验中,确实能感觉到它在底盘上花了很多钱。 面对细微的震动或者减速带,底盘的操控性比较得体清脆,声音也比较低沉,能够带来厚重感。
另外,与同价位的秦PLUS DM-i相比,五菱星光拥有更大的电池容量,因此其纯电动续航里程也会更长——低配版有70km,高配版可以达到150公里,基本适合日常驾驶。
驾驶总结
整体体验下来,星光的动态体验给了我很多惊喜,算得上是物超所值了。 而且,在10万级家用轿车细分市场,销量排名前10位的依然是燃油车。 混合动力的五菱星光起售价仅为8.88万元。 再加上其在动力、油耗、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个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并不困难。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主要问题还是在配置上。
纵观整个配置清单,我们不难发现,星光最具性价比的版本其实是售价10.98万元的高配版。 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刚上市就降价的荣威D7会成为绊脚石。 配置方面,D7多了快充、高德地图、超声波摄像头等,整体尺寸也更大; 至于8.88万元的低配版,则没有快充、360全景影像、车联网等配置,配置上的短板将是影响星光销量的因素。 好在价格足够低,很可能和Qin PLUS DM-i有很大关系。
那么,您对于五菱星光汽车有何看法呢?
文字| 李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