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使命是我从医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撑
作者 张静 张天福
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青年援建博士服务总队的一员,陈莉说,“使命是我医疗事业中最重要的支撑。”
2023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陈莉调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图为陈莉进行手术。 (资料图)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你为什么来到西北高原?
“来之前,我对青海省的眼科有了一些了解,我觉得这个地方需要我,一种使命感让我觉得我必须来。” 陈莉说道。
虽然出发前对青海有所了解,但初来乍到的陈莉还是被青海的广阔所震撼。 初步了解了科室的基本情况,克服了失眠、头痛、消化功能紊乱等高原反应……适应了生活节奏后,陈莉迅速投入到眼科诊疗和医院管理工作中。
进行多次眼科手术,填补医院技术空白
今年6月,陈莉在门诊迎来了一位特殊患者——三名家属搀扶着一名中年男性患者,跌跌撞撞地走进了门诊。 家属连病史都没问,就急切地说,病人突然失明了。 因为听说元庆医生开诊所,我是冲着他的名声来到这里的,希望能挽救病人的视力。
经过陈丽的详细会诊和检查,得知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 由于长期未能控制血糖,双眼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伴有玻璃体出血。
要恢复视力,必须进行手术。 陈丽还从家属处了解到,患者没有稳定工作,独自一人带着一个上高中的孩子,生活艰难。 这场病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了解情况后,陈莉团队安排患者入院,力争尽快解决患者燃眉之急。 手术后,当患者最终出院时,血糖控制得很好,右眼视力提高到0.5,而左眼由于黄斑变性,视力提高到0.08。 纱布被拿掉的那一刻,病人的世界又恢复了光明。
“太谢谢你了,你不仅救了我的眼睛,还救了我们一家人!” 病人说。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一种复杂的 4 级手术,需要专门的手术设备。 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范海宁的支持下,医院为眼科采购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所需的玻璃体切割设备,为眼底手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陈莉带领眼科队员积极开展玻璃体切除手术。 开展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除术等近10项新技术。
“输血+造血”,培养一支抢不走的医疗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经理陈莉说:“援团一年时间太短,只有培养出一支抢不走的医疗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这里的患者。”
在平时的援青工作中,陈莉积极带教,规范眼科诊疗,组织眼科学术会议,组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团队来青岛进行模拟临床教学认证,参与指导协助研究生培养和研究生课题开发。
此外,她还一步步培养了眼科的多位骨干医生。 她主动教学、实践,示范如何学习、如何实践。
“自从陈莉医生来到我们医院以来,她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她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填补了很多空白。”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于平表示,很多像视网膜脱离这样的急症,过去在这项技术没有发展出来之前,基本都是开具转证,让患者去外地就医。 。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时间和出行的原因,患者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术后效果。
“手术过程中,陈莉医生会一步步教大家,从术前准备、疾病讨论、术中注意事项,到术后查房,一切都很详细,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家也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 机会。” 于平说道。
陈莉说,她希望培养和留下一批抢不走、留不住、用不完的眼科人才,让自己所学、所教真正留在祖国西部,开花结果。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