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观·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形若孔雀开屏,绚烂夺目的
宝顶山千手观音像,形如开屏的孔雀,光彩夺目; 双脚隐入岩石,右肩沉入地下,半身卧佛给人无限遐想……深秋,漫步重庆大足石刻风景区。 犹如聆听一首世界石窟艺术的巅峰之歌,韵味悠长。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初,一直延续到明清。 它们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这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型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目前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不久前,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区举行。 来自中国、英国、挪威、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阿富汗等国家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就石窟寺保护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论坛上,重庆构筑大足石刻保护法律屏障的举措和成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认可。 “一定要保护好大足石刻”、“建设一座美丽的、享誉世界的文化接待大厅”,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
“大足石刻共有石窟75个,造像5万余尊,碑刻10万多字,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分布在全区18个乡镇街道, “而且大多分散在偏远荒野地区,安全防护难度大。”大足石刻研究所副所长龙伟说。
担任大足石刻研究所保卫处副处长的杨光宇,1995年退伍后,在一线保安工作了7年。当年发生的多宝塔记忆犹新。 虽然案件最终告破,被盗文物也被追回,但对石刻造成的损害却永远无法修复。
“后来,该所加强了‘人防’和‘物防’,还增加了‘狗防’等措施。2004年,建成了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的安防系统。2008年,第一家室外多防——全国文化博物馆系统现场多功能户外安防系统建成,点击集中安防管理系统。 佛头被盗事件发生后,杨光裕和同事轮流驻守现场整整一年。 但数以万计的雕像散落在各处,仅仅依靠研究所派人保护,无疑是杯水车薪。
1998年颁布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管理作出了规定。 为更好满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重庆市人大于2017年颁布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这是重庆首个针对单一重要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专门法规,标志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保护已进入专业化、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2022年12月,重庆市人大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需要,通过修订条例,扩大大足石刻保护范围。 “原条例管辖范围仅限于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改后的条例将舒城岩摩崖造像、妙高山摩崖造像纳入管辖范围,这样,更适合大足石刻的实际保护研究和管理。”龙伟说。
大足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突破部门、地域限制,为高标准、一体化推进大足石刻系统保护利用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大足区人民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所签署协议。 双方基于公益诉讼和文物保护职能,建立了对口联络、信息共享、联合检查、调查取证等11项协作机制。 大足区人民检察院还通过主动走访,准确掌握全区887件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挂牌上墙、责任到人” 。 重庆市人大、大足区人大推动建设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大足石刻宝顶山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为全国首个集专业检察办案、恢复性司法保护、综合发挥法治宣传等职能。 文化遗产保护一级法治创新基地。
跨专业合作探索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
2020年4月1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意见,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扩大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重点领域。 大足区人民检察院立即创建重庆市首个“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机制,并在大足石刻博物馆设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办公室”。 区检察院4名“文化遗产检察官”进驻执勤,负责受理线索、协调巡查、法律咨询、法治宣传,聘请大足石刻研究所4名专家担任兼职助理提供文物鉴定、价值评估、修复建议等专业支持。
2019年,大足区破获两起古墓盗窃案。 办案过程中,“文化遗产检察官”就古墓的历史参考价值和实物价值咨询了担任助理的专家,确定了其公益属性,并共同前往现场检查核实受损情况并召开联席会议,听取专家对索赔的意见。 2020年9月,大足区人民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犯罪嫌疑人承担两座被盗墓葬保护修复工程费用,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地方法院经公开审理后,裁定支持检察机关的请求。 这是重庆市首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附带刑事犯罪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文化遗产是不特定多数人享有的‘精神文化’权利,但司法实践中对其所承载的公共利益的保护往往被忽视。” 大足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龙云认为,综合运用民事、刑事法律手段,通过刑事打击、公益保护、法制宣传,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文物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
2021年9月,有人举报,位于大足区南山山顶的清朝同治年间修建的文峰塔,遭受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 “文化遗产检察官”经调查核实和专家咨询后,向未履行文物保护责任的单位提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并邀请有过相关资质的群众代表和文物保护专家通报情况,继续全程跟踪监督。 最终,文峰塔得到妥善修复。
“文化遗产检察官”团队和特聘专家助理团队成立以来,开展联合检查和各类专项检查30余次,办理文物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4起,推动有关部门修复文物13处,消除文物安全隐患14处,落实文物保护资金700万元以上。 同时,直接推动了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公益诉讼可以给法治带来良好的宣传效应,我们希望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动、共同维护的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共同管理。” 大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官常友强说。
跨区域协作打造川渝地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
川渝地缘相连、民心相通、历史相通、文化相通。 川渝毗邻地区的安岳等地石窟艺术也呈现出“上通云冈、龙门,下通大足”的特点。 正在规划建设的“大足科学”以大足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大足石刻,还包括川渝地区现存的2850余尊石窟造像。
大足区人大通过与广元市、安岳县等四川省市县人大联合调研、充分沟通,针对两地石窟寺保护面临的宣传力度不够、法治普及程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 在《关于四川》《关于重庆石窟寺法律保护的建议》中提出突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界限,探索建立川渝石窟寺联合立法机制,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两地相关部门。
2020年6月,大足区人民检察院与四川省乐山市、重庆市武隆区检察院签署合作意见,建立了世界范围内首个跨区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合作机制。四川、重庆遗产保护. 四川省大足区人民法院和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两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区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打造,共同打磨“紫族长乐”文化旅游品牌。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 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大足区人民法院、大足区人民检察院、安岳县人民法院、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检察院今天共同签署《大足石刻文化遗产生态正义》 。 《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大足石刻文化与环境司法保护战略合作机制。 同时揭牌的“资(四川资阳)大(重庆大足)文化旅游巡回法庭”建立了受理举报、移交处理、巡回审判等合作机制,将定期开展“法制普及+科普” “大众化+文化旅游”将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意识结合起来。
“我国共有石窟寺、摩崖造像5986处,其中8处,其中13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出席仪式的全国人大代表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同建设新世界。我们要坚决守住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律屏障,共同打造文化保护的典范。”重庆双城经济圈的遗迹、传承利用的示范、文旅融合的标杆。”
(本报记者 张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