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熊婆婆花园集市“烟火气”升腾人群熙来攘
摊位旁边还有麻编、毛钩针、国画、茶艺等主题摊位。 浏览、购物、扫码……客户毕新民发现,跳出来的不是熟悉的软件支付页面,而是慈善捐款链接页面。
这是当地街道与企业合作的一项名为“心愿市场”的公益活动。 来自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的100多个摊位都有相同的二维码,带来温暖。
图为市民在慈善摊位前挑选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天工街供图
“‘边走边做善事’是我们的初衷。” 两江新区天工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彦波表示,“不能一直只做慈善,否则人们参与的意愿就会降低。”
为了让公益更加年轻化、大众化,李彦博和团队成员考察了多个“网红集市”,发现集市发挥着“链接者”的作用,能够将“五湖四海的家”的小摊汇聚在一起。 ”,打造“一站式”消费场景。
市场可以“一应俱全”,政府也可以“招兵买马”。 在街道社区基金的支持下,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打造公益领域IP,推出符合时势的公益市场项目,以义卖的形式筹集善款,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公益领域的IP。人人参与慈善的理念。 送到人们的“家门口”。
图为市民在义卖市场购买工艺品。天工街供图
街上两所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陶瓷烛台、泥娃娃等陶艺课上完成的作品。 模仿其他摊主的样子,小摊主们也大胆地喊叫着,饶有兴趣地向顾客展示自己的手艺。 “当我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别人时,我感到特别快乐和满足。”同心小学的学生邹浩亭说。
图为小学生变身“摊主”参与义卖。天工街供图
“既然是公益市场,就必须有独特性。” 李彦波告诉记者,义卖摊位上陈列着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手工艺品。 “为了做慈善,每个有钱有能力的人都贡献一份力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顶级浪漫’。”
“公益市场在形式和主体上与现代市场类似,但内容更加多元化,它不仅销售商品,还有丰富、有针对性的公益服务,兼具公益属性和服务属性。” 重庆市慈善总会监事会主席杨红梅认为,慈善市场还可以作为“引擎”,促进多主体合作,有效整合资源,让区域内的人、财、物、组织“活起来”。 ”并营造社区慈善的良性循环。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