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北工业大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书
图为欣伟在学校试穿汉服。受访者提供
早在俄罗斯上高中的时候,欣伟就看过很多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视频。 她还通过俄罗斯媒体的日常报道了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这让她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8年,17岁的辛伟首次来到中国,在汉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此,她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
“和谐”是信伟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在西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古雅的历史遗迹交织在一起。 古代与现代建筑的共生给新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现代建筑和古建筑和谐共存。” ,特别漂亮。”“和谐”因此成为她最常用的形容词。
图为心薇(右二)在中国旅游时与朋友合影。受访者提供
喜欢和朋友一起探索这座城市,她喜欢谈论地标或美食。 “我们喜欢吃一些西安的特色菜,比如肉夹馍、凉皮、面条。我们也喜欢参观名胜古迹,比如钟楼、兵马俑、华山。”
然而,比起历史古迹和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新威更爱这里的人民。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华山,却错过了回西安的车,一位热情的中国阿姨开车送我们回学校。从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说起这几年的经历,辛伟至今仍心存感激。 她坦言,这里人们的热情让她感到温暖。
欣伟说,她对中国特色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西安是她了解中国文化的“万花筒”。 有时,她也在这个“万花筒”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元素。
图为心薇(左一)与朋友合影。受访者提供
“我在俄罗斯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现在我来中国学习,我也看到了很多来自俄罗斯的产品,比如巧克力、葡萄酒等。” 更让信威兴奋的是,现在有很多俄罗斯人与中国人合作,进行线上线下的商业交易。
“我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经贸有关。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在经济上帮助一些发展较慢的国家,促进双方经济交流和发展。” 辛伟说道。
起初,新伟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相处时总是很矜持,但现在,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第一次在西安街头看到一群人跳舞,我很惊讶,因为在我以前的印象中,中国人总是很内向。后来,一位阿姨告诉我,这叫广场舞。” ” 辛伟笑说,几次接触后,她迷上了随处可见的广场舞。 她想学习并教给在俄罗斯的家人,让更多的亲朋好友体验到来自中国的“开放、和谐、国际化”。
谈及未来的人生规划,欣薇表示,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中国工作发展一段时间。 她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她将有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觉得中国人很擅长做生意,所以我想先加入一家中国公司,学习如何管理和运营。将来我可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回俄罗斯,在我们的国家做好工作。”辛伟说道。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