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城山西阳泉:修复治理废弃矿山抚平2万余亩大地“伤疤”
作者 任丽娜
废弃的露天矿井正在被复垦和绿化,土地上过去的“伤痕”正在得到修复和治理。 近年来,中国煤城山西阳泉在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面扎实推进,为废弃矿山披上绿衣,恢复利用废弃农田,修复2万多亩土地。土地上的“伤痕”。 人民群众生产收入增加,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乡村如诗如画的风光再现得淋漓尽致。
废弃矿山变成良田、美景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关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经过生态修复治理,现已成为“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田野丰饶”的特色景观区。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群山又绿了,大地焕然一新。 中新网记者在阳泉市郊区银营镇东梁庄村看到,山西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已是连片农田,充满生机。
过去,东梁庄村难选铝土矿的无序开采,对山体造成了破坏。 经过不懈努力,“受伤”的土地得到精心修复,曾经废弃的矿山也披上了“绿衣”。 耕地连片面积达到130亩,林地超过56亩。 项目区管理总面积已达186.1亩。 开垦的土地可用于农业和植树造林。
东梁庄村新恢复的130亩耕地覆盖着富硒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当地优势农产品红薯、高粱、玉米等。 到2022年,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5万元以上,村集体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元左右,实现生态修复和农民增收双赢。收入增加。
与东梁庄村一样,阳泉市平定县关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也已实现生态修复。 如今,矿区荒山已被绿化,采矿荒地变成了耕地,尾矿库变成了景观湖……通过生态修复和改善,矿区昔日的“伤痕”大地变成了生态公园、良田秀美、“金山银山”。
修复417座矿山,描绘生态图景
董梁庄村、石盘坪村地质生态恢复治理只是阳泉市废弃露天矿生态恢复的一个缩影。 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中心主任乔立军表示,阳泉市负责京津冀周边地区废弃露天矿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汾渭平原地区。 全市共恢复矿山417处,总恢复面积20698.99亩,涉及市区、矿区、郊区、蔚县、平定县,共形成23个治理项目区。
乔立军表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后,有效阻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了项目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同时,废弃露天矿的土地功能得到恢复,有利于经济发展。 此外,生态修复工作采取保护、整理、填埋、种植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废弃露天矿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显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通过废弃露天矿综合生态修复,恢复耕地5013.97亩、林地11674.5亩、草地2722.01亩、其他面积1288.55亩,使受损山体全部恢复,受损土地全部恢复。废弃露天矿的土地得到恢复,水土得到保护。
改造废弃露天矿山、恢复耕地,有利于增加群众生产收入,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资料图)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废弃露天矿治理后恢复耕地5013.97亩,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让矿区及周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在矿区生态修复中通过参股、合资等方式进行产业发展,分享生态修复红利。
据了解,阳泉市将生态修复与绿化、地质保护有效结合起来,以魏家峪、涩嘴、浮山、钱庄为核心,以裸露地质构造为基础,绿化周边地区,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可能的; 植树与通道的有机结合,既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兼顾社会效益。
阳泉市多措并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动再现如画风光,造福百姓。
27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通信局指导下,中国新闻网、山西省网信办主办的“山水如画”线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在临汾。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