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主题队日活动在京举行

大众热点 2023-10-19百姓话题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杨利伟太空归来20年:相信孩子们会飞得更高更远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20年前的很多场景仍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还非常激动,无论是发射时的场景……

中新社记者 马帅沙

“20年前的很多场景还历历在目,回想起来还是很激动。无论是发射时的场景,还是进入太空返回地面的场景,让我心潮澎湃。” 谈及“太空一日”,中国首位航天杨利伟1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

太空回来的杨利伟_杨利伟飞向太空视频_

10月16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右)与少先队交流。 同日,纪念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回望飞天新征程,追梦”——少先队暨载人航天面对面团队日活动隆重举行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 田宇浩 摄

同日,纪念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回望飞天新征程,追梦”——少先队暨载人航天面对面团队日活动隆重举行在北京举行。 活动现场,当杨利伟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完成了历时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成功从太空返回。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实现,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当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时,杨利伟在工作日志背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二十年后,90岁的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齐发仁回忆起首飞前与杨利伟的谈话。 当时,为了让航天员放心,他向杨利伟讲解了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状况和安全情况。

_太空回来的杨利伟_杨利伟飞向太空视频

10月16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中)与少先队分享太空经历。 同日,纪念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回望飞天新征程,追梦”——少先队暨载人航天面对面团队日活动隆重举行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 田宇浩 摄

“我去过拜科努尔,看到苏联载人飞船发射前,总设计师必须向宇航员保证‘一切准备就绪,你们一定能安全回来’并签字。” 齐发仁坦言。 “作为总设计师,我感到压力很大,怎么办?如果你敢这么说,我们的经验是进行足够的地面测试,当时我们进行了多次无人驾驶飞行测试。”

齐发仁感叹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来之不易。 “杨利伟回来后说,‘中国的航天器真棒。’” 我一生获得过很多奖项,杨利伟的话是最真实的,是对我们航天器研制团队的肯定。”

20年来,神舟飞船根据飞行任务的需要不断改进。 齐发仁指出,神舟五号任务以来,飞船的基本状态没有变化。 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为了宇航员离开飞船的任务,轨道舱被改为气闸舱。 为了执行交会对接任务,飞船安装了新设备。

谈及中国载人航天首飞20年来的变化,杨利伟表示,从一个人飞行一天到三个人停留半年,从单一飞船到联合飞行,从最初的重量不足10吨的航天器到目前百吨级的空间站。 20年来,中国航天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进入太空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更加年轻化。

_杨利伟飞向太空视频_太空回来的杨利伟

10月16日,少先队向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右二)介绍少儿“天宫画展”。 同日,纪念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回望飞天新征程,追梦”——少先队暨载人航天面对面团队日活动隆重举行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 田宇浩 摄

如今,中国空间站工程已进入应用研制阶段,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 “现在发射越来越频繁了,神舟十七号飞船这个月就要发射了,我也会去现场。” 杨利伟直言,此时,除了成功的喜悦之外,他还很羡慕同行,因为他们能够去更大的空间站进行更多的实验。

事实上,在航天员王亚平、陈冬等众多中国航天员心中,正是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飞船飞上天空点燃了他们的航天梦。 “中国有了第一位男航天员,什么时候才能有女航天员?” “杨利伟和我乘坐同一型号的飞机,我有同样的机会吗?”……20年来,18名中国航天员陆续飞向太空。

在外星回归20周年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时,杨利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航天的兴趣,对他们有所帮助。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未来,中国载人飞行将继续向太空进一步延伸。 中国载人探月工程登月阶段已经启动,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中国首次登月。

“载人登月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我们走向更深太空之旅的重要一步。月球是地外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最可行的中转站。未来,我们将在月球上建立站点实现长期载人存在,同时将其打造成人类深空探测基地。” 杨利伟说,希望孩子们以后参与深空探索,相信他们会比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