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评审团”评审员刘正:社交平台偶然刷到的
目前,在外卖、二手交易等网络平台上,数以万计的人都有与刘峥相同的经历:因为买卖双方坚持不同意见,成为“网络法官”(受邀评判交易的合理性)。一些网络平台的评论)、交易纠纷的公众评论员等——记者注),面对“舆论是对的,婆婆说婆婆是对的”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快乐的产品
“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模式是在一个社交平台上的一次偶然。” 王克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担任“网络法官”的经历。 “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很有趣,就想尝试一下。 没想到‘势不可挡’”。
利用上班路上等地铁的几分钟时间,打开某些平台的“评审团”或“小法庭”功能,通过网络投票“评价”卖家或买家,已经成为王克的日常习惯。 。 “当我无事可做的时候,看他们‘打斗’的过程还是挺有趣的。” 在她看来,当“网络法官”是一种排遣无聊的方式。
“网络法官”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 在平台上,商家和顾客争论的同时,评论者也可以发表评论。 评论区里,“红蓝两队”各自阵营,开始争论; 场外,不少“网络法官”也会将“案例”转发到现实生活的社交圈,与朋友讨论分享。
不仅如此,《网络法官》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热播。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陈武认为,这是一种集体参与,比单独的个人参与更具社会属性和社会意义。
在微博话题“外卖评判为何这么搞笑?”下,张晓晓的好奇心被一个颇具争议的案例引起了,“顾客下单了桂林米粉,却注明要螺蛳粉”。 她通过了考验,成为了一名法官,开始了她的“网络法官”之旅。
有的商家装糊涂,指责骑手,有的顾客则给出尖锐的评价,说出了广大用户的意见,堪称“网络喉舌”……据张晓晓介绍,她平时很少给出负面评价。对商家和骑手的评论。 担心给他们带来麻烦。 在参与点评过程中,她对差评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我发现没有人会因为你给出差评而责备你。说出你想说的话,勇敢地给出真实的评价。相反,你会被给予积极评价。” 其他消费者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这既有趣又令人兴奋。” 参加评审已经成为刘铮日常生活的“调味品”。 每天完成有限的复习任务后,他还会意犹未尽,给第二天定个闹钟,提醒自己完成任务。 他把这件事当成了一场游戏,抱着无忧无虑、凑热闹的心态,被各种“评论表情包”和“网络八卦”笑得哈哈大笑。
不过,偶尔刘铮也会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刻,要经过几分钟的深思熟虑才能做出“判断”。 “有时会遇到发自肺腑的评论,似曾相识;有时又觉得顾客无理取闹,对不起商家。” 在他看来,《网络法官》毕竟是年轻人现代生活方式诞生的产物。
正义之举
王可表示,她投票后平台会立即反馈,告诉用户自己的选择是否与大多数“评委”一致。 这也是她加入陪审团的原因之一。 “遇到一些难以判断的案件时,我经常向周围的人寻求建议。” 她提到,虽然去那里是为了好玩,但她仍然关心自己的投票是否公平客观。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如果我受到了委屈,我也希望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得到一个公平的结果。”
“年轻人经常被别人评价,但当他们评价别人的时候,往往没有人听。这种自己的话、评价能算数的感觉,才是年轻人非常需要的。” 陈武表示,这是参与感、存在感、价值感的体现。 。
王克很享受这种“替别人评判”的过程。 “即使每天看到的都是‘不放香菜,放葱花’、‘宫保鸡丁是酸甜还是辣?’之类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只要维护‘正义’一方的利益,就可以了。”会让我快乐。” 有一种满足感。”对此,不少人调侃称“经历了一个当代的包青天”。
王丹丹是闲鱼的资深用户。 她第一次知道这个功能是在她被带上法庭的时候。 当她在卖蛋糕卡时,买家突然要求退货退款。 由于她已经告知对方自己的卡账号和密码,因此拒绝了买家的要求。 买家向“小法院”提起诉讼,但由于证据充分、理由明确,王丹丹轻松胜诉。
此后,王丹丹多次参加《小法庭》评审。 因为她受到了公正的评价,所以她在每次评论之前都会三思而后行。 在她看来,做出正确、审慎的选择非常重要。 “每一笔二手交易都与金钱有关,我的一个选择可能会决定这笔钱的归属。”
还在读大学的蔡立新加入“闲鱼小法院”一年来,每周都要完成约30项复习任务。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熟悉各种相机。
蔡立新经常遇到卖家在“小法庭”隐瞒缺陷的问题。 一些评论者缺乏对相机的专业知识,导致买家后期维权困难。 他举了一个二手胶片相机的例子。 “卖家发货前的照片没有问题,但实际上胶卷相机存在功能问题。 有些审稿人不理解这一点,导致误判。”
针对这一情况,蔡立新在审查过程中特别关注电子产品交易的维权评估,学习如何完善证据链。 “我也会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申诉,为他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王克看来,虽然消费者在舆论共识中常常处于劣势,但在审核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买家的恶意差评:“无论是为了帮助消费者维权,还是为了避免出现良心商家的情况?”受了委屈,也会有利于平台的健康运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苗明宇介绍,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信息有关在其平台上销售或提供的商品的信息。 服务评估。 “这意味着‘差评’一旦发出直接展示或发布,平台就不再拥有对该差评的控制权,只能由消费者或法院判决删除。因此,现在有的平台设置了建立差评制度 通过‘展示’并请网友评判的预判过程,平台没有违规删除评论,也达到了防止不当差评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目的。”
在苗明宇看来,网友参与评判交易或差评,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有助于以中立的角度评判相关争议,维护平台内部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网友参与评判还可以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了解,增加参与度和归属感,提高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和粘性。
客观对待
在陈武看来,“网络法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平台评价机制的缺陷,但其效果还有待实践中观察和检验。
江西某大学的陈新锐对“网络法官”的运作持保留态度。 “以某平台的陪审团模式为例,当商家收到顾客差评时,可以向‘网上法庭’申请,邀请评论者来判定评论是否存在偏见。” 在他看来,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商家。 “面对用户的差评,商家可以提出投诉并说明辩护理由,但用户没有第二次为自己辩护的机会。”
在陈新锐看来,《网络法官》的迅速走红更像是一些平台或商家的营销活动。 “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往往会吸引大量在线用户‘围观’,平台可以获得大量流量和曝光度。” 他说:“在体验评论功能时,我发现一些商家与用户的沟通有些脱离现实,比如故意搞笑,有的甚至与当前网络热门话题‘碰撞’。” 这让陈新锐开始怀疑,一些看似“刻意”的对话,其实是真的,“很多网友都是抱着‘打抱不平’的心态参与其中的。” 如果任由这种无厘头的情节愈演愈烈,只会导致‘网络骗子’越来越多,‘网络骑士’越来越少,那就背离了这种模式的初衷。”他表示, “网络法官”模式要平稳,“如果最后大浪退去,平台获得流量,商家钻空子,网友玩得开心,消费者会得到什么?”陈新锐说。
王丹丹也认为,“差评是否显示”的机制存在偏见。 一个案例显示,一位顾客对一家猫咖啡馆给出了差评,称猫不是家庭成员。 猫咖啡馆反驳说,这是猫的天性。 她和家人为此讨论了十多分钟。 “双方的观点我都能理解,在目前的机制下我很难给出答案。” 如果以差评是否客观为标准,她认为差评无效; 如果以评价是否显示为标准,她认为无效。 该评论被认为对其他用户有参考价值,应予以展示。
“每个人对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声音,作为消费者,我想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观点。双面的真实评价值得参考。” 王丹丹说,“即使遇到我也有能力过滤掉逻辑上不成立的差评原因。”
“有些人可能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希望这种意见不要形成‘沉默的螺旋’,湮灭那些平衡的声音,让不同意见的人不敢发声,甚至遭受网络暴力。和谐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对话。这不是争吵。” 经常使用外卖、二手交易等平台的陈蓓蓓结合自己的经验,建议用户在参与审核过程时应优先考虑公平性。 “不仅仅是‘点击’投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投票的乐趣。一定要有说明理由的空间,在‘辩论’和‘讨论’中,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陈武也给年轻人提出了建议。 他希望“法官”珍惜手中的“权力”,有权利,不要独断专行。 他们应当体现公平原则,审慎行使权力。 同时,多做事实判断,少做价值判断,尽量少受情绪和情绪的影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采访的大众评委和网友除蔡立新、王轲外,均采用化名。程思对本文也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刘玉溪 见习记者 梅从正 罗溪 来源:中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