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怎么破?专家这样说

大众热点 2023-11-11百姓话题
“能否给老师也减减负,让我们专心教书”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调查编者按近期,“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在社交平台上……

中小学教师课外工作量调查

编者注

近期,“中小学教师课外工作量大”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自称中小学教师的网友表示,除了负责教学之外,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上,比如更新学校的公众号、组织会议材料和各种应用程序。 办理登机手续等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学校20.16万所,专任教师1065.46万人,在校生1.59亿人; 普通高中1.5万所,专任教师213.32万人,在校学生2713.87万人。

中小学教师课外工作量大是否已成为普遍现象? 有什么坏处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学教师课外工作量大? 如何依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张守坤

不久前,于涛决定从学校辞职。 去年8月,于涛进入江苏某乡镇一所公办小学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刚刚过去的两个学期,她就感觉“难以忍受”。

“几乎每周,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整理一些形式的统计数据,比如统计学生户籍、参保情况统计等,还有进行检查和卫生,甚至留下工作。社区、保险公司、银行对教师来说,对于年轻教师,学校还要求按时完成论文、课堂笔记、感悟、硬笔作业等,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使得我很难有时间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于涛说,繁重的课外负担让她感到非常焦虑,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她最终选择了辞职。

于涛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来自北京、陕西、河南、安徽等地的10名中小学教师表示,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外,确实还有大量的课外负担。 一位接受采访的老师无奈地说:“本来我当老师的时候只是想教书育人,但当了老师之后我发现教学变成了最小的方面。”

从事教学以外的各种事务

表格填不完,材料也完成不了。

“我是一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从小就非常热衷于当一名教师。但当了老师之后,我才发现一线老师真的很辛苦。” 在山东一所公办小学担任低年级语文老师的小曼说,她每周教18节课,并负责学校的多次早读、午餐、午餐练习、课后拓展等工作。孩子们。 工作日平均每天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

但对她来说,课堂教学是最轻松的,课外工作压力更大。 “卫生检查不定期、不合格通报、扣分绩效; 上级领导视察,外部单位走访,忙着接待和准备材料; 市活动 为了配合宣传,全校所有老师必须出席重要会议和活动……”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用“教师课外任务”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像小曼一样抱怨课外责任繁重的中小学教师不计其数。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陕西某中学二年级班主任苗兵对教师职业有这样的期望:教书育人、简单的工作氛围、假期,尤其是寒暑假。 然而成为一名教师后,她发现现实却与她的想象相反——假期里经常安排各种培训; 除了教学任务外,学校还为教师安排了很多额外的任务,包括各种公开课、竞赛教学(指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竞赛)、教案选择、与相关部门配合等在学校开展宣传。

“这些任务都需要留下痕迹,并且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导致形式无穷无尽,材料无穷无尽。” 冰淼详细介绍,仅今年年初以来,他就组织班上的学生参加书法应用比赛、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等,几乎每天都要向家长群下发各种文件并收集反馈,这样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近视防治知识问答比赛等。“课外事务量远远超过了教学任务,真是太可怕了!”

“一堂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非学科公开课,耗费了我一个半月的精力。那段时间,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变差了。” 京津地区小学三年级的王老师表示,为了参加区里举办的某次公开表演比赛,学校领导直接告诉她,“她可以把教学工作放到一边,做点什么”。首先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仅公开课的初稿,我就做了不下10个版本。每天放学后,都会留下我汇报进度,领导也会提出修改建议。那段时间,我在精神压力很大。”

“初稿完成后,就制作了课件,并修改了五次。课件完成后,组织学生排练,包括台词、动作、道具制作、PPT放映、外景录像……最后,演出结束了,领导还让我写一篇我的经历与大家交流,并创建了相关公众号,然后事情就解决了。” 王丽无奈地说,每学期都会有两三门与教学无关的公开课,加上没完没了的表格要填、没完没了的考试要处理,焦点越来越转向非教学任务。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让我们可以专心教学呢?”

难以承受的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很多老师哭着甚至辞职

“每天有4到6节课,备课压力很大,下课后还有加班服务,比别人多花两三个小时才回家。” 李轩是河北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年级老师同时也是两个班的国文和道教老师。 让她无奈的是,除了教学任务,她还要承担对学生宿舍的巡查,指导学生在食堂有序准备饭菜,参加文明班级评比、文明校园建设、抗灾救灾等活动。预防和减少、文明城市创建。 “我和我的同事还去街上捡烟头,打扫房子。”

“每天都很累,睡不着,身体很累。但一闭上眼睛,我就在想第二天怎么去上课,怎么安排两个班的教学进度想着想着,我的脑子就跳到如何应对各种检查、检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真的很累。 李轩说道。

繁重的课外任务让不少中小学教师表示“身心俱疲”。

“感觉教学完全成了老师的副业。 无穷无尽的琐事充斥着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形式主义甚至使教学不再纯粹是务实的。 于涛说:“本来班主任的工作就很繁重。 课时量也很大,而且我在教语文的同时,学校还安排我教劳动、书法、道教,身体和情绪上难免会出现问题。”

压力有时来自于一些家长。 于涛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放学,一位学生被妈妈接走了。 来接孩子的父亲并不知道这件事。 他以老师丢了孩子为由,对于涛大喊大叫、辱骂了很长时间。 当她向学校反映此事时,只说了句“下次照顾好你的孩子”。

冰苗告诉记者,她和身边的很多同事都被各种复杂事务的堆积压得喘不过气来。 办公室里的十几位老师都被压力压得差点哭了。 近年来,学校许多年轻教师已经无法承担课外工作量。 我累了,选择了辞职。

“我现在很不开心。” 入职五年多,现为河南某小学主科教师、班主任的莫莫告诉记者,刚到乡镇小学教书时,他感觉工作很快乐。基本上只专注于教学本身。 但几年前,她调到市区学校工作后,发现“一切都变了,老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处理那么多课外事务”。

“形式主义严重,对各种活动、例行检查都有很多要求,领导检查时也会影响正常上课,必须带学生打扫卫生。这些情况与我的初衷完全相反。”而我经常回到家就崩溃哭泣。” 莫莫说,怎样才能屏蔽那些校外的任务,让老师安心上课呢?

承担更广泛的责任和任务

降低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中小学教师课外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 近年来教育界和学术界一直在关注和呼吁,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值得深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我国—外教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举表示,根据对河南、山东、广东等31个省份中小学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平均为54.5小时。 ,远远超过劳动法“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的要求。 大约四分之三的总工作时间被非教学任务占据。 会议、填写各种表格报告、家校沟通、巡视工作、社会事务、学校管理、各种APP签到等非教学任务占用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这种现象与教育长期以来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密切相关。 过多的课外负担不仅导致教师投入备课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锐减,而且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专业性下降。 认同感、幸福感阻碍了教师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个别教师采取极端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姚金举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法律与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教师使用管理与自身专业地位的不匹配。 现行《教师法》将教师的身份规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实践中,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学校和教师被要求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广泛的职责和任务。 尤其是那些明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布置任务,由于与教师专业身份存在巨大差距,很容易让教师感到“课外负担过重”。

姚金举指出,当前教师的负担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与学业无关的行政任务,另一种是与学业相关的特殊任务。 两者应区别对待。

“与课业无关的行政任务包括检查工作、正式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等。这些任务大多不是为了教学、育人、教师发展的目的,而是上级的硬性要求。” 这只是形式主义。”姚金举表示,对于此类任务,要严格执行“减负清单”,明确哪些任务需要校长做,哪些任务需要班主任做,哪些任务需要校长做。哪些任务需要由专职教师完成,哪些任务需要由学校工作人员完成,哪些任务需要保留在学校之外。

与课程作业相关的特殊任务包括实验课程的重复录制、在教案选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严格来说,此类任务可以归类为教育教学的辅助任务。 任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和要求。 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要正视这样的任务,发挥积极作用,在任务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呼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消除非教学性的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高级班主任,在最关键的时候,我每天思考的不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如何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课外任务,这是怎样的事情!” 说起课外活动,安徽省一所中学的高中老师曲平在负担重后变得愤怒。

“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各种宣传活动、各种软件注册、填写各种表格都需要教师配合、参与,甚至准备课件。对于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填写任务,教师需要和家长联系沟通,有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他们不知道如何填写表格,还要老师指导,这让大家都很恼火。 曲平抱怨道:“老师怎么能做好本职工作呢?简直是本末倒置。”

在所有接受采访的中小学教师中,北京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罗曦是唯一一位表示“学校虽然安排了一些课外任务,但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媒体办公室,他们不用做教学任务,他们负责学校的会议材料和公众号文章。” 罗熹表示,学校人员结构完整、分工明确、领导负责,为一线教师分担了很多负担。 课外压力少了,但总有一些任务无法回避。 “一开始,我压力很大,整晚都睡不着。作为一名老师,我需要调整自己,慢慢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重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问题。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若干意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改革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专项工作,对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监督进行督导。 集中清理检查评价考核事项,要求省委、政府列出具体“减负清单”,减轻教师非教学任务。

2022年,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禁止向学校布置“公增”、“评比”、“晋级”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委托任务的通知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的趋势。 多地还出台了教师减负名单等措施。

但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今年3月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60.3%的受访教师认为课外服务工作量增加,70.9%的受访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

有五年小学班主任经验的莫默直言:相关措施出台后,一些学校只是“露面”。 各种会议、讨论、动员、毫无意义的创新教学方法依然接二连三地到来,还需要各种照片和痕迹来解释。 ,负担并没有完全减轻。

面对网上的讨论,一位中学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老师什么时候才能专注于教书育人?”

(本文采访老师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