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

医保   纳入   辅助   生育   报销  
大众热点 2023-11-11百姓话题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邵萌)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简称“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称,11月1日起……

不孕症群体逐渐被“看到”

家住桂林的余轩(化名)在“关友”群里看到广西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后,非常高兴。 “当我看到北京实行的时候,我就想广西什么时候也实行?没想到政策现在就出来了。”

在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时,不少网友评论称,希望更多省市也能将此类科技项目纳入医保。

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11月1日起,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11月1日起,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来源:广西医保局官网

事实上,关于辅助生殖费用纳入医保的争论由来已久。 呼吁背后是我国近年来不孕率上升、出生率下降的现实。

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进行的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至2020年间,我国不孕不育发生率从12%上升至18%。 这意味着六分之一的育龄夫妇面临生育问题。

这些人经常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出生。

经济负担成为隐形门槛

此前,雨轩曾在当地公立医院接受过促排卵和两次胚胎移植。 虽然没有成功,但花费了近五万元,这对于她一家来说也不是一笔小钱。 不过,于轩表示,与她在其他省市认识的“关友”相比,这已经算“幸运”了。 由于治疗难度、计划、地区不同,“试管婴儿”的费用可以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单个周期的价格已经很昂贵,有些患者需要更多周期才能成功受孕。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制定的《我国老年不孕妇女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提到,女性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IVF治疗周期才能成功分娩对于活孩子来说,而当女性超过35岁时,所需的治疗周期将显着增加。

在于轩看来,“做试管手术”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从促排卵到取卵、取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着床等各个环节,就像一次又一次的经历障碍,过程充满困难。 渴望、紧张、愧疚。 “本来打算年后开始第二个,这次能赶上医保了,感觉心理负担轻了一些。”

资料图。韦亮 摄

资料图。梁伟 摄

中新网注意到,广西此次纳入医保的项目包括取卵、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仅限门诊,每人最多可报销2次。 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没有资金门槛。 根据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和50%。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宝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是落实积极生育政策、构建生育保障体系的具体举措。友好的社会。 它对于保障妇女生育权利、减轻相关家庭经济负担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 也可以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探索辅助生殖技术,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一步步探索很多地方

近年来,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呼声不断,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了相关提案。 与此同时,辅助生殖等消费级医疗服务是否符合国家医保“基本保障”原则也存在一些争议。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落实积极生育保障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资金承受能力、相关技术标准化、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此前,一些地方政府曾表示将探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湖南、浙江等地医保部门均提到,下一步将逐步探索将常见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但实际实施中仍存在挑战。 2022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将16个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甲类医保报销范围。 原计划于当年3月26日实施,但4月宣布暂停实施。

不过,从今年7月1日起,16个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已纳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并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 北京也成为国内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城市。

资料图。简文杨 摄

资料图。杨健文摄

辽宁省医保局5月5日发布通知,胚胎培养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将纳入辽宁省生育保险目录,并于7月1日起实施。不过,8月11日,辽宁省医保局保监局回应公众留言表示,考虑再生育项目比较特殊,情况复杂。 国内治疗政策的制定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配套治疗政策。 中新网注意到,目前,辽宁省尚未就此事作出进一步公告。

在蒋全宝看来,如何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值得思考。 一是调整医疗保险政策。 其次,需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立足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在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各地可能要尽力确定哪些项目可以纳入医保范围。 去。 三是支付标准、报销比例和共享机制。 最后,还有跨区域就医的问题。

生育“堵点”能否清除?

中新网注意到,有关部门多次就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表明立场。

去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7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引导地方政府逐步将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纳入适当范围科技项目纳入基金。 付款范围。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涛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医保局已发文指导各地逐步将分娩镇痛和辅助分娩纳入适当范围。生殖技术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 继续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巩固和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生育医疗费用和福利保障。

蒋全宝认为,从相关文件来看,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有望逐步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但各地可能需要根据自身支付能力,因地制宜、适时采取措施。

他认为,当前的低生育率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女性追求自身的教育、职业发展等,确实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 另一方面,经济就业环境、住房成本、子女教育成本和教育焦虑、普惠优质的托儿机构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都是影响生育的因素。

“提高生育率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可能是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另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适应低生育率,做好长期的应对措施。”生育率低”。 蒋全宝解释道。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