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多地儿科体验“春运式”看病专家:诊疗资源匮乏

医生   医师   看病   吉林   诊疗  
大众热点 2023-12-14百姓话题
阅读提示近期,多地儿科就诊量激增,让儿科诊疗资源匮乏尤其是医生紧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业内专家认为,应在源头加快推进院校儿科医学教育……

近期,多地儿科就诊量激增,让儿科诊疗资源短缺尤其是医生短缺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业内专家认为,高校儿科医学教育应从源头上加快推进,千方百计提升儿科医生的就业吸引力和职业增益。

“我带着孩子去看医生,但好几家医院都预约不到。最后我预约到了一家中医院的儿科,排了很长的队,但没能预约到。”进不去医院,没有床位……”近日,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位妈妈李女士在带宝宝就医期间,真实体验了“春运式”儿科医疗。

近期,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各类呼吸道疾病持续高发,多地儿科就诊量激增。 儿科诊疗资源匮乏,特别是医生短缺,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为什么儿科医生长期短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医护人员满负荷工作

挂号如春运,看病如打仗……目前,多地儿科门诊人满为患。 有些医院每天都会接待数千名儿童。 等待时间以“天”为单位,医护人员正在全力工作。

“孩子被确诊为肺炎和气管炎,医生说至少需要输液7天。孩子很不舒服,排队等候也很着急。” 一位带孩子到长春某医院就诊的家长感慨地说。

这家医院的儿科门诊挤满了正在打点滴的孩子和忙碌的家长。 咳嗽声、哭声此起彼伏。 诊所区域人头攒动,有的家长把露营车推到楼道里当“流动病床”,有的则干脆抱着孩子坐在地上。

“半夜12点左右,我带着孩子去了儿科急诊室,没想到前面已经有60多人在排队了。后来无奈,我只好换了个小号。”去医院拍X光,人也很多。” 一位孩子的父亲告诉记者。

据国家卫健委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流感引起,也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咨询后,全国各地医院都尽力积极应对。 有的增加儿科医生就诊次数,有的延长急诊科开放时间,有的紧急招募儿科医生。

在吉林,为积极应对重病患儿就医、住院困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专门扩容,建设了“小儿呼吸三科”救治区域”,并在24小时内完成规划、选址、救治。 物资保障等工作。 同时,开设儿科“黄昏门诊”,缓解下班时间急诊就诊压力,拓展危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保障低地危重儿童及时救治。级医院。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大医院人员密集、候诊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高。 建议症状较轻的儿童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

难度大、强度大,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儿科

“孩子看病难的根本原因是儿科医生太少。” 时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杨健在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1年我国儿科医生数量为20.6万人,约占全国超过420万医生的5%。 我国0至17岁儿童人数占21%。 近年来,我国通过引导高校增设儿科专业、推行向儿科医务人员倾斜的薪酬福利政策等方式,着力加快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但仍面临人才缺口较大的现实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儿科普遍面临医生培训难、招聘难、流失率高等问题。 数据显示,儿科医生日均门诊量是其他医生的2.4倍。 与成人患者不同,儿童沟通、询问、吃药、诊治等困难,医患纠纷发生率高。 这是很多医学生不愿意选择儿科的主要原因。

付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医生,吉林大学2018级儿科硕士研究生。 她告诉记者,当年该年级近200名学生中,只有十几人选择了儿科作为研究生。

除了工作难度和强度较高之外,儿科医生的薪资也比其他科室低。 《2020年中国医院薪资调查报告》显示,儿科薪资排名较低。

另资料显示,1999年,大部分医学院儿科停止招收本科生,改为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成为课程之一。 这也被认为是儿科医生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养人才、增强获得感是关键

“想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增强获得感是关键。”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吴辉告诉记者,在薪酬方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医生的底薪比其他科室高出2000元至3000元。 。 此外,无论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还是入职后的个人发展,医院都有完善的培养机制。

吴辉介绍,教研室负责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住宿实训基地的教学任务。 2018年,吉林大学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和教学工作,专门设立“5+3”儿科本科、硕士一体化班,每年招收30名学生。

“在研究生阶段,教研室采用四证方式培养学生: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住院医师培训证,同步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新生儿科为重点比如,你必须先在自己的科室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在儿科其他14个亚专科轮转,学习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付欣看来,这可以快速提升学生儿科诊疗的综合技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

11月29日,结束了80余名患儿的门诊工作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科主任医师高曼马不停蹄地乘火车赶赴北京。 未来三个月,她将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修,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即将开设的小儿呼吸重症监护室做准备。

戈德曼今年 42 岁,从事儿科工作 17 年。 她透露,多年来,医院一直支持和鼓励年轻医生继续深造。 “我们实行三级医生责任制。 年轻医生入职后,将得到资深医生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近五年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培养儿科硕士生104人、博士生17人、住院医生69人、客座医生107人。 吴慧告诉记者,在她工作的31年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本没有出现儿科医生流失的情况,这是极为罕见的。

为解决儿科医师短缺问题,吴辉建议,应从源头加强儿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扩大儿科专业招生规模,加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合理提高儿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加强社区医院儿科建设。

“此外,像我们这样的医院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帮助,目的是帮助培养更多的儿科人才。” 吴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