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惊现东方白鹳!洪河湿地保护区迁徙时间提前一周
日前,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洪河湿地保护区迎来了冬季首次迁徙到此的东方白鹳。根据科学考察监测结果,本次东方白鹳到达时间较历年提早近一周。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东亚至澳洲重要候鸟迁徙线上,以"东方白鹳之乡"的独特地位,成为世界两大重要繁殖地点之一。每当春秋两季繁殖期临近,大量候鸟纷至沓来并在此安家繁殖。据悉,自今年3月下旬春分之时起,数量众多的东方白鹳开始回归本巢,寻求生存与繁衍的庇护。
据丘陵监测站的朱宝光博士透露,春季候鸟观察计划初步设定在3月上旬结束。精确的杓鹬迁徙时刻经由卫星定位系统得以测定。现阶段有约10个杓鹬种群正在此区域内正常繁衍生息,预计本年度整体数量将超出百只。
自1993年开始实施东方白鹳人工筑巢引诱方案后,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新增加的巢穴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1处,总数达到235个。在这项成就面前,保护区主任朱宝光感慨万分,他强调道:“去年我们已经成功吸引了99对东方白鹳在此地进行繁殖,孵化出196只雏鸟,这一成绩打破了自建立以来的记录。经过多年实践,人工筑巢对于全球东方白鹳群体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目前,在中国保护区域内,东方白鹳的繁衍密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2023年,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有效繁殖保护措施,使得东方白鹳繁殖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年底,成功创建了741对东方白鹳巢穴,成功孵化出2193只幼鸟,这一数字占全球东方白鹳总数量的约四分之一,使得东方白鹳种群增幅接近翻倍,由原先不足3000只增长到如今的近9000只。
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近日成功监测到东方白鹳,这对维持该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的稳定以及丰富度有着重大意义。作为全球濒危物种之一,东方白鹳数量的增长对保护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吸引观鸟爱好者和游客,从而促进本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近年,该保护区运用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东方白鹳的人工繁育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全球种群规模,为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宝贵借鉴,同时也成为全球同类项目的领先典范。
诚挚邀请您出席会议,共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新栖息地的管理方案和保护策略。特希望您能分享宝贵的保护实践及见解,一同致力于守护候鸟栖息环境,共建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