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百姓话题

北大教授谈高校开放:严防死守模式不适用于大学

开放   高校   大学   校园   预约  
大众热点 2023-12-22百姓话题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袁秀月)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一篇文章,再次使高校开放成为热门话题。“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

“北大的门卫管理系统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高峰时段,北大东门门前经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人员非常辛苦。” -工作,但这种严格的防御模式并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是,保安人员应该更多地关注校园内的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即使去也得控制出去吧,没有必要。” 李贽在文章中写道。

学院和大学应该开放吗? 怎样才能打开呢? “B类和B管道”实施后,这个话题就成了老话题了。 近一年过去了,大学开门问题依然存在。

截图

截屏

不少网友举报

“安全问题不是保持社交距离的理由”

今年以来,不少人呼吁高校开学。 记者注意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广西、重庆、江苏、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天津等地的人士,当地网友反映开放问题大学。

有网友表示,以前学校是对外开放的,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好地方。 可以去体育场跑步、打球、去餐厅吃饭。 不仅没有给学校带来压力,还提供了很多商机。 商人的收入增加了很多。 现在,校园也应该开放了。

有网友认为,高校仍采取封闭式管理,校园内外人员进出不方便,不利于社会团体利用大学设备开展合作、互助、团体研究活动。

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以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开放的,现在为什么开放会影响教学呢?

有网友称,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通知,鼓励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企业等向公众开放参观,主动服务公众学习。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很多大学并没有采取任何相关行动来开展相关工作,习惯性地与社会保持着距离。

该网友表示,不少学校将原因归咎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或随之而来的混乱。 维护校园秩序、保护学生安全是大学应承担的基本责任,但不是保持社交距离的理由。

春日的华东理工大学校园。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资料图。

不少高校实行预约入学制度

有教育部门回应:“开放学校”不等于“开放校园”。

对此,各地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回应。 可见,“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维护学校教育、科研、生活正常秩序”是被提及较多的原因。

例如,山东省教育厅今年8月回应称,严格校门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是师生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学校里的学生。 也是区分校内外相关职责的依据。 分向線。 实行严格的出入制度,大大降低了校园外部风险,也是对全校师生负责的具体体现。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开放学校”不等于“开放校园”,无条件开放校园会侵犯学生利益。 “学校不关闭”是指校内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出入,相关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可以通过预约、登记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和车辆正常进出校园。 由于全省各学校的客观环境差异较大,不可能统一制定标准。 外来人员进出校园必须遵守所在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

厦门市教育局今年9月回应称,各高校已恢复正常校门管理,即预约报名制度。 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属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事项,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今年10月回应称,目前普通民众在完成相关信息登记或预约等相关手续后即可进入大学校园。 下一步,将指导相关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简化校外人员进入校园的手续,有序向社会开放相关资源。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以来,国内多所大学对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实行预约制。 有些学校只能预约周末和节假日参观校园,并且有名额管理; 有的学校平日也可以预约,有的需要同时确认《安全承诺书》; 有的学校刷身份证,刷卡过闸机。 完成身份验证后即可进入学校。

今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宣布校园全面开放,不需预约、不设名额。 今年11月,郑州大学取消公众进入限制,校外访客通过网上自助登记、申请即可进入校园。

中新社记者 陈济民 摄" src="///simg/cmshd/2023/12/18/.jpg" alt="中山大学校园。 中新社记者 陈济民 摄"/>

中山大学校园。中新社记者 陈济民 摄

专家:大学应以开放为原则,以非开放为例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良认为,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角度和大学本身的定位来看,大学开放无疑是必须的,而不是可选项目。 他认为,大学开放应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

今年以来,马良先后访问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国家的大学,对中国大学校园开放管理政策进行研究。 他说,监测数据显示,全国一半的双一流大学或双一流学科大学是对外开放的。 北京的一些大学是完全开放的,只需要身份注册。

“中国的大学大多是公立大学,都是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它们不仅承担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还具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无论是对年轻人、周边居民,还是一些人来说对于希望去大学深造并获得知识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马良说道。

大学延迟开学有何难处? 马良认为,主要应该担心的是,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责权界限不清的问题。 此外,目前属地管理的问责压力较大,一些大学少做比多做要好。 其次,很多人想去知名大学参观。 另外,校园内餐饮相对物美价廉,公共空间也相对舒适。 开放可能会挤压校园的公共资源,特别是对于一些顶尖大学来说。 提出一些现实的挑战。

对此,马良建议,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可以出台明确的政策,适当推动大学校园开放。 对于大学来说,有必要约束和规范其自主权。 例如,必须明确坚持开放原则。 如果不开放,必须得到教育部门的批准,并回应社会关切。

他认为,开放要有一定的规则,要更加有序、规范。 “比如我去过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大学校园是完全开放的,甚至没有围墙。 然而,在特定的建筑物中,他们设置了一定的访问权限,例如仅对学校的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开放。 等待。”

马良认为,很多大学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是开放大学大门,第二步是推动大学内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的开放,如图书馆、体育馆、教室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时适当开放。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