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欧洲人为之痴迷的10万级纯电车型
操控不输宝马,纯电也好玩
澳门旅游时遇见的三菱i-MiEV
作为一名汽车从业者,无论走到哪里,学习当地的汽车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例如,由于城市规划问题,狭窄的街道会让欧洲、香港、澳门和日本的消费者更喜欢较小的汽车。
不过,两地的风格不同。 日本的小型车或微型车往往更适合家庭使用,因此大家所熟知的K-Car品类就应运而生。 日本称其为“轻型自动汽车”。 在欧洲,会出现一些比较运动的小型车或者微型车,甚至像smart这样的小型车也得有版本。
这样看来,你可能会猜到,MG4 EV之所以能够凭借中国制造的车型俘获欧洲消费者的心,就是因为这款掀背车足够运动。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开着这台MG4 EV来到了场馆的赛道,看看它到底有多运动。
我们测试的是MG4 EV海外冠军版,限时售价11.58万元。 采用后置单电机后驱布局。 电机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250Nm。 官方售价仅7秒多一点,在同价位中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MG4 EV还提供双电机四驱版本,百公里加速只需3.8秒,20万元以内没有竞争对手。
回到这款单电机后轮驱动车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出色的底盘调校。 后轮驱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设置,让征服成为可能。 赛道上直线加速、变线制动、麋鹿测试、低速弯道、高速弯道、直线掉头等表现“雍容如龙”。
作为对比,现场还有一门颇具欧洲风情的小钢炮——。 当时,宝马1系是按照3系的规格和标准开发的。 这是一辆真正注重操控性的汽车。 它在欧洲市场上名声大噪,俘获了许多人的心。
两款车从驱动逻辑上都选择了后轮驱动方式。 对于钢炮来说,后轮驱动是驾驶乐趣的基本保障。 此外,MG4 EV和宝马1系都拥有近乎理想的50:50前后轴重比,平衡了前后重量,车身协调性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转弯性能的上限。 因此,两辆车的过弯能力都比较好。 路面上很少有侧翻表现,给驾驶员带来很强的操控感。
不过,MG4 EV的质心高度仅为490mm,比宝马1系的511mm低了21mm。 这21mm的质心高差带来了更好的操控体验,尤其是在掉头和S转弯时。 可以体验到,高速行驶到弯道顶点时,MG4 EV具有更好的侧倾抑制能力,车身能够牢固贴地,承受侧向力时更加稳定。
在经过第一个弯道时,只要调头前用力刹车,转弯后轻按开关,MG4 EV就会动作非常利落,车尾也能很好的跟动,整体过程非常流畅。平稳可控。 ,不会让你产生“Hold”的想法。
改用宝马1系后,我们感觉在底盘调校方面,宝马1系的底盘调校技巧还是成熟的,转向精准,底盘质感扎实。 能够充分理解驾驶员的意图,充满驾驶乐趣。 不过,虽然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我热血沸腾,但过弯时的表现,宝马1系并不比MG4 EV更“热血”。 同时,出弯后稍稍延迟的动力释放,让我们这些只试驾过电动车的人都有些不适应。 有点不舒服。
工程师表示,在开发之初,MG4 EV底盘就以宝马1系为动态对标。 例如,MG4 EV采用了14.8的小转向比设计,低于宝马1系(后驱车型)的15.9。 在今天的实际体验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个基准测试所带来的差异。 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款售价不到12万元的车型,多少有些跨越式的挑战。
下车后,我还意犹未尽。 看着一旁摆放的模块道具,我忍不住跑去和工程师们交流。 当谈到备受关注的电动汽车安全性时,工程师们开启了喋喋不休的模式。 我在这里摘录一些关键信息与大家分享:
MG4 EV诞生于上汽“星云”平台。 车身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达到87%,为同级最高。 本体扭转刚度达到/deg。 它还采用平推式防撞结构+弯曲副车架设计。 ,也就是上图中黑色的部分。 在严格的欧洲E-NCAP碰撞测试中,MG4 EV获得了五星级评级,这也是欧洲消费者为其买单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电池组方面,MG4 EV采用了LBS卧式电芯设计。 电池垂直高度更低,电池更薄,更有利于车身布局和车内空间的设计。 同时,泄压阀可布置在侧面。 当发生意外热失控时,热量可以通过设计的通道快速释放,避免热量随机流动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次,电芯之间采用高温瓷阻燃材料,保证单电芯热失控不会影响周围。 在层层保护下,MG4 EV电池组轻松通过了难度极高的“双针刺穿测试”。
上汽海外扩张的“旗手”
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23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 9月,MG4 EV海外终端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1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款海外月销量突破万辆的全球汽车。
短短一年时间,MG4 EV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已进入30多个国家,并荣获全球近60个权威奖项。 在汽车工业历史悠久的国家,MG4 EV与欧洲多款掀背车抢占市场,实现了海外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它实际上是上汽海外扩张的“旗手”。
中国制造的一款纯电动车型超越特斯拉MODEL 3,跃居英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二位; 在西班牙纯电动汽车市场,跻身前三; 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个国家均已进入纯电动汽车销量前10名。 最终,这款车以2023年前9个月5.4万辆的总销量夺得“欧洲纯电动紧凑型汽车销量冠军”。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凭借海外市场实力取得的成绩。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款10万级的汽车是如何让欧洲人为之痴迷的。
操控不输宝马,纯电也好玩
澳门旅游时遇见的三菱i-MiEV
作为一名汽车从业者,无论走到哪里,学习当地的汽车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例如,由于城市规划问题,狭窄的街道会让欧洲、香港、澳门和日本的消费者更喜欢较小的汽车。
不过,两地的风格不同。 日本的小型车或微型车往往更适合家庭使用,因此大家所熟知的K-Car品类就应运而生。 日本称其为“轻型自动汽车”。 在欧洲,会出现一些更加运动的小型车或者微型车,甚至像smart这样的小型车也得有版本。
这样看来,你可能会想,MG4 EV之所以能凭借中国制造的车型俘获欧洲消费者的心,是否是因为这款掀背车足够运动。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开着这台MG4 EV来到了场馆的赛道,看看它到底有多运动。
我们测试的是MG4 EV海外冠军版,限时售价11.58万元。 采用后置单电机后驱布局。 电机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250Nm。 官方售价仅7秒多一点,在同价位中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MG4 EV还提供双电机四驱版本,百公里加速只需3.8秒,20万元以内没有竞争对手。
回到这款单电机后轮驱动车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出色的底盘调校。 后轮驱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设置,让征服成为可能。 赛道上直线加速、变线制动、麋鹿测试、低速弯道、高速弯道、直线掉头等表现“雍容如龙”。
作为对比,现场还有一门颇具欧洲风情的小钢炮——。 当时,宝马1系是按照3系的规格和标准开发的。 这是一辆真正注重操控性的汽车。 它在欧洲市场上名声大噪,俘获了许多人的心。
两款车从驱动逻辑上都选择了后轮驱动方式。 对于钢炮来说,后轮驱动是驾驶乐趣的基本保障。 此外,MG4 EV和宝马1系都拥有近乎理想的50:50的前后轴重比,平衡了前后重量,车身协调性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转弯性能的上限。 因此,两辆车的过弯能力都比较好。 路面上很少有侧翻表现,给驾驶员带来很强的操控感。
不过,MG4 EV的质心高度仅为490mm,比宝马1系的511mm低了21mm。 这21mm的质心高差带来了更好的操控体验,尤其是在掉头和S转弯时。 可以体验到,高速行驶到弯道顶点时,MG4 EV具有更好的侧倾抑制能力,车身能够牢固贴地,承受侧向力时更加稳定。
在经过第一个弯道时,只要调头前用力刹车,转弯后轻按开关,MG4 EV就会动作非常利落,车尾也能很好的跟随,整体过程非常流畅。平稳可控。 ,不会让你产生“Hold”的想法。
改用宝马1系后,我们感觉在底盘调校方面,宝马1系的底盘调校技巧还是成熟的,转向精准,底盘质感扎实。 能够充分理解驾驶员的意图,充满驾驶乐趣。 不过,虽然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我热血沸腾,但过弯时的表现,宝马1系并不比MG4 EV更“热血”。 同时,出弯后稍稍延迟的动力释放,让我们这些只试驾过电动车的人都有些不适应。 有点不舒服。
工程师表示,在开发之初,MG4 EV底盘就以宝马1系为动态对标。 例如,MG4 EV采用了14.8的小转向比设计,低于宝马1系(后驱车型)的15.9。 在今天的实际体验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个基准测试所带来的差异。 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款售价不到12万的车型,多少有些跨越式的挑战。
下车后,我还意犹未尽。 看着一旁摆放的模块道具,我忍不住跑去和工程师们交流。 当谈到备受关注的电动汽车安全性时,工程师们开启了喋喋不休的模式。 我在这里摘录一些关键信息与大家分享:
MG4 EV诞生于上汽“星云”平台。 车身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达到87%,为同级最高。 本体扭转刚度达到/deg。 它还采用平推式防撞结构+弯曲副车架设计。 ,也就是上图中黑色的部分。 在严格的欧洲E-NCAP碰撞测试中,MG4 EV获得了五星级评级,这也是欧洲消费者为其买单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电池组方面,MG4 EV采用了LBS卧式电池设计。 电池垂直高度更低,电池更薄,更有利于车身布局和车内空间的设计。 同时,泄压阀可布置在侧面。 当发生意外热失控时,热量可以通过设计的通道快速释放,避免热量随机流动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次,电芯之间采用高温瓷阻燃材料,保证单电芯热失控不会影响周围。 在层层保护下,MG4 EV电池组轻松通过了难度极高的“双针刺穿测试”。
上汽海外扩张的“旗手”
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23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 9月,MG4 EV海外终端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1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款海外月销量突破万辆的全球汽车。
短短一年时间,MG4 EV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已进入30多个国家,并荣获全球近60个权威奖项。 在汽车工业历史悠久的国家,MG4 EV与欧洲多款掀背车抢占市场,实现了海外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它实际上是上汽海外扩张的“旗手”。
汽车模型
2023款-纯电动125kW续航415km指导价参考价
2023款MG4 EV海外冠军版
139,800
询问
+对比
115,800起>
2023款-纯电动125kW续航425km指导价参考价
2023款MG4 EV 425公里行政版
179,800
询问
+对比
174,800起>
2022款-纯电动125kW,续航425km指导价参考价
2022款MG4 EV 425公里豪华版
139,800
询问
+对比
115,800起>
加8000升级下一个型号,增加13种配置
2022款MG4 EV 425公里旗舰版
147,800
询问
+对比
123,800起>
2022款-纯电动150kW续航520km指导价参考价
2022款MG4 EV 520公里豪华版
153,800
询问
+对比
129,800起>
加10000元升级下一个型号,增加13种配置
2022款MG4 EV 520公里旗舰版
163,800
询问
+对比
139,800起>
2022款-纯电动315kW续航460km指导价参考价
2022款名爵4电动车
186,800
询问
+对比
162,800起>
2022款车型-停产纯电动125kW续航里程425km指导价
2022款MG4 EV 425公里时尚版
129,800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