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热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新闻 > 汽车资讯 > 正文

汽车资讯

电动“卡丁车”命运多舛,首发地却不在中国MINI

电动   宝马   首发   里程   底盘  
大众热点 2023-12-15汽车资讯
要说最近的新能源车市,蔚来汽车拿到独立造车资质肯定算个大新闻,然而,当我们打开工信部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的时候,会发现除了几乎人尽皆知的蔚来之外,还有一家汽车公司,同样上了准入清单……

电动“卡丁车”命运多舛,却没有在中国推出

MINI一直被称为“大型卡丁车”,这是形容其迷你尺寸和坚固车身造型的绰号。 不过,作为一款大众化的A级跑车,MINI的电动化进程并不顺利。

早在2018年7月10日,长城汽车与宝马就签署了《关于设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合同》。 在德国柏林。 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各持股50%,规划年产能16万辆。

然而,两人宣布合作后的几年里,项目进展却相当缓慢,甚至一度传出合作关系破裂的传闻。 直到2023年初,电动MINI才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

9月1日,2023年慕尼黑车展期间,全新一代MINI终于首次亮相。 宝马集团MINI品牌高级副总裁沃斯特表示:“凭借电动卡丁车的驾驶乐趣、沉浸式数字体验以及自诞生以来一直践行的可持续理念,全新MINI家族能够可以说是全球都市人的理想选择。 量身定做的。”

有趣的是,有消息称,10月,光束汽车首款J01 SOP整车正式下线。 看来“J01”就是新一代MINI三门电动版的底盘代号,但我们在工信部网站上并没有找到这款电动MINI的相关信息。

因此可以推断,新一代电动MINI虽然已在江苏张家港光明汽车厂下线,但上市地点可能仍在欧洲。 如果进一步推断,可能就是MINI的“大本营”——英国。

“油改电”不能被海外“镀金”所覆盖

有时候,新车车型的发布就类似于出国留学。 到国外镀上一层“金”也许会显得更高级。 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新一代电动MINI不选择在中国这个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市呢? 也许,秘密就藏在它的底盘里。

外国车喜欢讲故事,MINI当然也不例外。 在很多宣传资料中,我们经常看到诸如MINI诞生于1959年的故事之类的信息,但无论历史有多么辉煌,它仍然必须活在当下。

根据宝马官方公布的数据,电动化MINI SE车型输出功率为160千瓦/218马力,最大扭矩33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7秒,续航里程为402公里( WLTP); 入门级MINI E最大输出约为180马力,纯电动续航里程约为300公里(WLTP)。

WLTP续航里程相当现实,但这样的参数可能还是让很多等待了5年的MINI车迷失望。 毕竟,在汽车电动化的大潮下,打造一辆3秒加速的“怪物”几乎就像是在寻找什么,但MINI没有这么做,或许也是照顾到了自己悠久的历史。

更有趣的是,为了追随这段悠久的历史,即使是纯电动MINI也没有采用当今电动车中较为普遍采用的后置后驱设计,而是依然采用了前置电机。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MINI的功率标定如此保守,因为前轮驱动车辆的马力极限只有350Ps左右,这是物理的“铁律”。

不仅如此,全新电动MINI的平台更值得一说。 根据官方信息,新车基于宝马的FAAR WE纯电动平台打造,不过稍微熟悉宝马平台的朋友可能知道,FAAR平台最初是宝马多年前推出的。 对于内燃机前驱平台来说,无论对燃油平台进行多少“魔改”,仍然无法避免发动机舱对电池空间的侵占,以及后部加固纵梁的影响。同一个油电平台,会影响车辆的后排空间。 侵占等问题,甚至不包括车辆的扭转刚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夸张地说,新一代电动MINI的底盘结构与宝马iX1几乎相同。 由于需要电动四轮驱动系统,BMW iX1 甚至还额外配备了一个后置电机。 整车的功率“高达”230kW,至少在加速性能方面是这样。 电动迷你车。 在内燃机时代,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

写在最后:

无论是“情怀”还是“镀金”,无论是骡子还是马,最终都会带回中国新能源市场。 屏幕前的各位,你们看好这款充满“情感”的纯电动MINI吗?

说到最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汽车获得自主造车资质绝对是一个大新闻。 然而,当我们打开工信部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时,我们会发现,除了几乎人尽皆知的蔚来汽车之外,还有一家汽车企业也在准入名单上。 。 它叫北广汽车,其生产的首款车型是新一代电动MINI。

电动“卡丁车”命运多舛,却没有在中国推出

MINI一直被称为“大型卡丁车”,这是形容其迷你尺寸和坚固车身造型的绰号。 不过,作为一款大众化的A级跑车,MINI的电动化进程并不顺利。

早在2018年7月10日,长城汽车与宝马就签署了《关于设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合同》。 在德国柏林。 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各持股50%,规划年产能16万辆。

然而,两人宣布合作后的几年里,项目进展却相当缓慢,甚至一度传出合作关系破裂的传闻。 直到2023年初,电动MINI才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

9月1日,2023年慕尼黑车展期间,全新一代MINI终于首次亮相。 宝马集团MINI品牌高级副总裁沃斯特表示:“凭借电动卡丁车的驾驶乐趣、沉浸式数字体验以及自诞生以来一直践行的可持续理念,全新MINI家族能够可以说是全球都市人的理想选择。 量身定做的。”

有趣的是,有消息称,10月,光束汽车首款J01 SOP整车正式下线。 看来“J01”就是新一代MINI三门电动版的底盘代号,但我们在工信部网站上并没有找到这款电动MINI的相关信息。

因此可以推断,新一代电动MINI虽然已在江苏张家港光明汽车厂下线,但上市地点可能仍在欧洲。 如果进一步推断,可能就是MINI的“大本营”——英国。

“油改电”不能被海外“镀金”所覆盖

有时候,新车车型的发布就类似于出国留学。 到国外镀上一层“金”也许会显得更高级。 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新一代电动MINI不选择在中国这个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市呢? 也许,秘密就藏在它的底盘里。

外国车喜欢讲故事,MINI当然也不例外。 在很多宣传资料中,我们经常看到诸如MINI诞生于1959年的故事之类的信息,但无论历史有多么辉煌,它仍然必须活在当下。

根据宝马官方公布的数据,电动化MINI SE车型输出功率为160千瓦/218马力,最大扭矩33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7秒,续航里程为402公里( WLTP); 入门级MINI E最大输出约为180马力,纯电动续航里程约为300公里(WLTP)。

WLTP续航里程相当现实,但这样的参数可能还是让很多等待了5年的MINI车迷失望。 毕竟,在汽车电动化的大潮下,打造一辆3秒加速的“怪物”几乎就像是在寻找什么,但MINI没有这么做,或许也是照顾到了自己悠久的历史。

更有趣的是,为了追随这段悠久的历史,即使是纯电动MINI也没有采用当今电动车中较为普遍采用的后置后驱设计,而是依然采用了前置电机。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MINI的功率标定如此保守,因为前轮驱动车辆的马力极限只有350Ps左右,这是物理的“铁律”。

不仅如此,全新电动MINI的平台更值得一说。 根据官方信息,新车基于宝马的FAAR WE纯电动平台打造,不过稍微熟悉宝马平台的朋友可能知道,FAAR平台最初是宝马多年前推出的。 对于内燃机前驱平台来说,无论对燃油平台进行多少“魔改”,仍然无法避免发动机舱对电池空间的侵占,以及后部加固纵梁的影响。同一个油电平台,会影响车辆的后排空间。 侵占等问题,甚至不包括车辆的扭转刚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夸张地说,新一代电动MINI的底盘结构与宝马iX1几乎相同。 由于需要电动四轮驱动系统,BMW iX1 甚至还额外配备了一个后置电机。 整车的功率“高达”230kW,至少在加速性能方面是这样。 电动迷你车。 在内燃机时代,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

写在最后:

无论是“情怀”还是“镀金”,无论是骡子还是马,最终都会带回中国新能源市场。 屏幕前的各位,你们看好这款充满“情感”的纯电动MINI吗?